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 (转)
(2014-10-24 10:05:58)
标签:
情感 |
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
代表人物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有以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为代表的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还有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以及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众多的流派各自都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与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作文教学的发展。然而在诸多的流派中,我最推崇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而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无疑在这个流派又极具代表性。
系统开放性的“大语文”作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系统的外部开放意味着作文教学要建立在生活这片沃土上。于漪老师认为: “文章不应该是硬写出来的 ,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清泉来自何方 ? 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 ,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 ,笔下的文章就会生意流长。”相反 ,如果“忽视生活活水 ,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认识 体验、积累、实践,抓住课内一小块,放弃课外一大片 ,那无疑是沙上建塔 ,底气极差 ,虽煞费若心 ,但终难见效。”她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为学生提供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机会。她说:“要有意识地组织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 调查访问的机会 ,有意识地组织捕捉生活材料交流会 ,生活中捕捉的形象愈具体愈生动愈细致,下笔时就能用语言把它们呼唤出来,有时能做到纤毫毕露,须眉皆现。”
生活之中仅仅有注意是不够的,还要培养思维能力。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反应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于漪老师认为生活之中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广阔性。她说:“目光要敏锐 ,要有透视力,能小中见大,浅中见深,于平凡中看出不寻常的意义。”深刻就是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她说:观察事物“不仅用眼睛等感觉器官 ,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不仅能像摄像机一样把客观的物象摄入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要教会学生对人事、景物既要把握整体,认清局部 ,更要拆开来看 ,洞悉细微之外;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不仅要注意形态 ,而且要注意其发展变化;不仅要注意现状,而且要善于调查采集,追根究底,洞悉过去,预测未来。”
思维要有独创性 ,有独到见解,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培养创造精神。她说:观察事物 “要认真体察 ,抓住对象的特点 ,力求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发现。 ”思维应该是灵活的,应该不拘泥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思考事物。对此,她说: “一件事要反复看 ,多角度看 ,认识其多方面的意义。打开思路 ,反复想几遍 ,就能捕捉住事物的全面 ,弄清含义 ,认清现象背后的本质 ,选准议论的话题。 ”(《要重视学生情感思维的开发》)
构建作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思维、语言、思想、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和结果,只有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丰富起来时,语言才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写作的过程是将思维的内容和结果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语言的能力是制约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漪老师认为提高语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对语言进行锤炼、推敲
,把语言“嚼出香味来”,这样才能做到语言的规范、简明、连贯、
得体,做到语言优美,字字珠玑,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感觉,改变自己语言干瘪无味的情况。她说: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再好的思想、精湛的见角,缺乏驾驭文字的技巧,文不逮意,同样不能动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表现力相当程度在于词句锤炼的功夫。语言文字贵在表现得恰到好处
,谨严而生动 ,朴素而不干枯 ,华丽而不浮染。……中国语言十分丰富 ,同义词、 近义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极细微的差别
,平时要求学生多多积累、吸收、写作时或叙事、或状物、或绘景、或写人、或说理
,都应在词汇的宝库中细心选择,选择最贴切的加以表现,褒贬分别,轻重得当。”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文章即使结构语言再精美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一片好的文章,其思想往往表现的就特别突出。对此,于漪老师主张文贵意深。她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乃乌合之众。要写出佳作,须在‘意’上提炼,用‘意’统率材料。主题思想深刻、新颖 ,文章就会醒人耳目 ,发人深思。 ”确立思想的标准上 ,她认为应该正确、 深刻、新颖。“正确 ,不能错误 ,不能歪。对阐述的问题所持的主张和见解应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能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刻 ,不能浮泛 ,只擦到一层皮。浮皮擦痒,说不到问题的实质,就难以振聋发聩,使人受到启示,这样的文章旗帜举不高。……新颖,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想他人之未想,写他人之未写。或者翻新他人之思想,脱化他人之已写,敢于创新,赋事物以新意。”
总之 ,于漪老师主张作文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 ,锤字炼句 ,以情引思 ,思中带情 ,表现真情实感 ,思想深刻 ,论述正确、 新颖。
系统兼有层次的作文教学讲评体系
于漪老师把作文讲评看作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讲求计划性,把学生的原有知识、接受能力、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写作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级体系,从而将作文讲评系统整体性和层次性有机的统一起来。她说: “教师要努力掌握讲评的主动权 ,不能无目的无计划地随着学生习作‘飘’ ,要把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写作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习作中的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 ,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讲评计划。”例如于漪老师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写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记叙能力,力求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首尾一致。)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讲评计划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学生就可 “凭借自己的材料培养他们观察、 想象、 思维、记忆等能力,学生有贴肉之感。”讲评计划切合学生教学实际 ,从学生习作的感性材料出发 ,上升到理性的知识 ,知识穿成了线 ,再以它指导写作实践 ,学生就会从写作盲目的境地中逐渐走出来 ,学会自觉地运用语言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达到作文讲评的效果。这与就文评文、 零敲碎打的效果自然不同 ,那样学生脑中写作知识不成体系 ,不可能理出写作规律性 ,知识杂乱 ,写作水平自然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