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合小学生看的数学科普书

(2015-03-05 15:58:41)
标签:

育儿

    前些日子在慢书房正好有个书友问道:自己家的小孩在读小学,适合看看什么数学书,因为孩子觉得学校里的教学方式不生动,挺枯燥的。

   仔细一问她的小孩只是一年级,顿时觉得犯难——一年级的小朋友能看的书还是有限。当时也就随便给了点建议说可以看看传记。

   不过此事我一直放在心上,觉得可以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乘着羊年刚到,整理一下思绪,给各位分享一下。


.李毓佩系列

李教授的作品当年可也是陪伴我小学中、高年级的,记得当年的《小学生数学报》常常载有他的数学故事,非常精彩。什么西游记,什么黑猫警长,都被作者用来作为讲故事的题材。

   这套书本来是不分年级段的,虽然后来分成底、中、高三个年级段来编辑,但是由于低年级注音版本的我才发现一本,所以一般来讲还是适合三年级以上,至少识了不少字,也懂了点数学知识后看最好,但是如果家长重视亲子关系,愿意花功夫的话,可以当作故事一样讲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JkG1Cy9lSZ3JIae0dFIBhiaDK0Epzf3wdWnwdDTrpL4nKBlTrM2V5oprddCKxB1u02a7Yt99kiasw/0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JkG1Cy9lSZ3JIae0dFIBhTP9AsITjZjy8DVoQnNjBYiaMH8ZHYXwRTDjG2bBOWuvEJL9l8sNKh7g/0


二.谈祥柏系列

谈教授的科普书我小时候也看过,不管是他自己写的还是他翻译的,但是当时我感觉还是有点难,当时没有硬着头皮多看,现在想想有点遗憾——他的书内容丰富,对一般的小学生还是有点难,不适合数学小学低年级或者基础一般的同学看,至少要高年级而且有较好数学素养的同学来看。

   他新编的一些书我不知道难易程度,但是个人建议是:看完李毓佩老师的一套书再来看谈老师的书!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r0dLG5mAGJVrsM8gBibvIHIJmEVlxa1T88KogiaE5fUhNibEfll0GbaYg/0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NzZiaTKMn6B988CXJWYfqyQsvrHVicq9ciaQ2EA4TLZltfDxLAk6XoK9g/0

三.张景中系列

张教授的科普书我只翻过一本叫做《直来直去的微积分》,讲的是不用极限概念不用无穷小概念来定义导函数来引入微积分,除此之外只是看过一些封面、翻过一些书皮。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张教授的书我就不多说了,只是看看很多书名就感觉不少书还是适合中学时看,有些书就直接写明是院士献给中学生的礼物。但是有本《帮你学数学》看看卓越上拍的一张照片貌似有一部分适合小学生阅读。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LBUhXLlTibDiafNQ5Qc100RtblFfBDvZ51e3ibS1bXkOxEJl9L0Ca1bYA/0

四.数学与人文

如果说国内最好的数学高级科普杂志是《数学译林》,那么国内最好的高级科普书籍便是这套《数学与人文》丛书。

  《数学与人文》主编者鼎鼎大名——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话说老丘虽然早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是一直心系祖国,冀望中国的数学能在二十一世界加入强国的行列,一面创办几个高级研究中心,一面大力扶植年轻人,这不,他又携带一众弟子,办起了这份阵容强大、实力雄厚、面向未来、面向青年的高级科普!

   这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十五辑,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数学与人文、教育、科学、女性等等,我看过一部分,质量非常上乘。虽说丛书的定位是“以大学生为主要读者,同时也适合中学数学教师阅读;它不仅适合数学领域的师生、研究人员阅读,而且也是社会上只是阶层的有益读物”,但我一直觉得抛开数学理论与公式,里面的访谈、对话、历史同样适合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tEZ2bItBFdDbppCoibQH8yq45m85O6ibkS84Jh4IpCRppicgId3h1oAgg/0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53JicqbwRQxT1jwXFoIH25tpld52XKDDI94G7AaU2QicuhTeOhWGJprQ/0


五.三本“问题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在这里准备推荐的三本科普书都和最难的数学问题有关。可能会有家长提出异议,这几本书怎么也推荐给小学生看。我认为完全可以!

   理由很简单,就算是成年人,我们看这几本书也会忽略很多数学的细节,而更多关注其中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因为其中的很多数学公式和细节我们也看不懂。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也是如此。

再者,就算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你认为当年他十来岁的时候看到介绍费马大定理的科普书,他能看懂很多细节吗?但是这些传奇故事一定是给他播下了种子,激励他向高峰攀登。

   当然,我们不必担心把这种看似高大上的科普书看完后,到了中学小朋友们会无书可看,真到了中学,可以看的数学科普书海了去了!

1.《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迷》

先说第一本书《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迷》。费马是历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业余数学家,也是概率论、数论、解析几何的开创者。在他所有的猜想中只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数学界长达几百年,就连大数学家欧拉、高斯、黎曼都束手无策。当年高斯回答说这个问题太孤立,和数学的中心离的太远,不愿耗费太多时间在上面,他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个问题会处在数学的中心地带。

   而另一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不去解决费马大定理时给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回答(他当然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既然费马大定理是一只会生金蛋的鸡,为什么要杀了它呢。不过希尔伯特的话也不无道理,在解决费马大定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二十世纪,随着椭圆曲线理论的发展、谷山志村猜想的提出并被证明,这段绵延几百年的探索才划上了句号。

   这本书里面的最重要看点是涉及到了很多数学英雄和传奇故事,就像一部史诗一样让人热血沸腾。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Iic8HTzibADfpWT1jpaoSgDOlqvibfKm3rAGyUZxfIsC1tUKOPicNPajsQ/0

   2.《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

   先说个段子,还是和希尔伯特有关。当年,在老希活着的时候,有人问他,希尔伯特先生,假如你去世一百年后复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老希回答说他第一个要问黎曼猜想解决了没有。

   相较于费马大定理几百年的历史,黎曼猜想的提出距今才一个半世纪,但是由于这个有关素数的猜想太重要了,他和数学中的许多分支甚至物理都发生了联系。数学家已经发现,一旦黎曼猜想被证明,则一系列数学猜想将被自动证明——就像费马大定理一样,怀尔斯不是直接证明费马猜想,而是通过证明椭圆曲线中一个叫做谷山志村猜想的命题而自动证明大定理的。

   不过与费马大定理不同(瞧瞧,我们现在都不叫费马最后猜想了,都叫定理了!),黎曼猜想还屹立未倒,它的历史还在续写,究竟何时能被攻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的被证明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倘若天不随人愿,我愿在逝世五百年后复活,那时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问黎曼猜想解决了没有,哈哈哈。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0icX0rmG4Tds6dFvqwRpL2iaVwLqNUuS9iaxDbC7qH78L0BxpMd0WWvBQ/0
   3.《千年难题:七个悬赏1000000美元的数学难题》

   说句良心话,克莱研究所设立七个百万数学难题,除了仿效希尔伯特当年提出二十一个问题以此指明未来方向,他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来普及数学。如果想知道当今数学界的核心的话,了解这七个问题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这本高级科普书是又是了解这七个问题最快速、便捷的途径。

    这七个千禧年猜想每个都牵动着数学的全貌或者引领着未来的发展,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黎曼猜想,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下就能知道,哇原来数学的珠峰在这,难道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吗?对他们来说只要知道珠峰在哪就可以了!——附带说几句,这七个问题有一个已经被解决了——大名鼎鼎的彭加莱猜想。

https://mmbiz.qlogo.cn/mmbiz/lxjITp9N7AjKIhQ8JBznowZobvSFfrljEkZT1uteWUfUzKUJiacgIZUNRsY3LsicRn1XKtvuHq738C2cr1SBiaBKA/0
 

 以上是我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科普书之推荐,家长朋友们如果对此有所认同,可以给自己的小天使买本看看绝对物有所值。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好吧,我们下回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