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少华:企业成功的密码——我认识的楼仲平

(2019-12-16 10:07:12)
标签:

创业

工匠

百年企业

分类: 灯下闲谈

经济不景气,还有好企业吗?我的回答是:,双童吸管。

双童吸管为什么好?我的回答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掌门人楼仲平。

楼仲平有何与众不同?且听我回答。

一、学习成了信仰。楼仲平阅读之广之多之深,远超我这教授。阅读能开启心智,还能规范行为,阅读者不至于让自己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太远。企业之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家不再专注于自己的企业,尤其是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企业家更容易忘乎所以。一个靠老婆支撑的企业,背后一定有用心不再专一的丈夫。书是定海神针,离开了书将难有一种力量能够确保一个人的心理长时间地指向和集中于自己的企业。楼仲平先生是决策者管理者,同时又是阅读者思考者。嗜书如命博览群书,使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须臾也没与自己的企业成长相分离。说得更直白,也就是说不再有时间去做于企业无关的事。

二、科学成了。接纳一种思想并不难,改变一种行为却不易。按科学规律办事,思想认识上不会有障碍,具体行动上却总是会被自己打折甚至放弃。没有铁的意志和决心,科学经营科学管理那是水中月镜中花。双童之与众不同,在于楼仲平先生奉科学为圭臬,按科学办事成为了他人生的准则。谁都在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的时候,他要投入数百万建绿色工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在不知垃圾分类为何物的时候,他实现了全公司的垃圾分类;在家族式企业成为常态的时候,他做出了直系亲属不得进入公司管理层的规定;在面对企业“一路堕减”有可能出现的时候,实施了伤感情的“再造中层”的改革;当面对成长中的危机的时候,适时推出类似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管理举措。双童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双童的不败,得益于自己按科学规律办事!双童之所以成为中外大学案例教学典范,得益于楼仲平先生对科学的痴迷!

三、唯美成了基因。追求完美,死磕到底,简直成了楼仲平先生与生俱来的本能。“完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会因为参照标准的不一样而不一样。选一个较低的标准,可以让自己有充分的心安理得的理由和满足。楼仲平先生不是这样,他对标的是世界上最高的标准,他要占领的是世界上最难占领的市场。这个标准和市场就是日本。选一个目标容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生产设备工艺与日本相距十万八千里,纯属自寻烦恼。唯美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实是一个有着太多艰难的历程。为使每根吸管不再有一丁点的碎屑,土法上马造了灯箱桌子,员工趴在灯箱桌子上检验每一根吸管。数以亿级的吸管是达标了,利润却归零了。为了达到日本的产品标准,一整年8000多万的销售可以是零利润,这就是面对质量与利润要作选择时的楼仲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楼仲平,不仅创造了吸管的中国标准,还创造了吸管的世界标准。当年他以日本人为标准,今天日本人以他为标准。唯美的基因,死磕的行为,会让生活过得异常的艰辛和沉重,人际关系也一定会有过多的冲突和紧张。然而,楼仲平企业经营之道却是非同寻常的惬意和富有尊严。不需要请客送礼,不需要打通关节疏通关系,企业日常经营既自在又潇洒。为何?因为不论从劳保到环保,还是从消防到纳税,都远在国家标准之上。

四、忧患成了性。双童已是世界第一,楼仲平也成了名人。然而,他比任何时候都有危机感,心存敬畏,心怀谦卑。“没有所谓的成功模式是可以一成不变的。”“毫无危机感,是管理者的最大危机。”不断以此警告自己。“向死而生”也几乎成了自己的座右铭。从小商人到企业家,从管理者到研究者,从小学学历到大学教授,从地摊经营者到浙大讲台的布道者,楼仲平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转变,并不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有这种志向,而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有深刻而持久的忧患。因为忧患他与问题为伍,因为忧患他与书籍为伍,因为忧患他与商学院为伍,因为忧患他与思考为伍,因为忧患他与改革为伍。是忧患成就了楼仲平,是忧患成就了双童。企业成长的同时一定有企业家的成长,没有企业家的成长一定不会有企业的成长。双童的与众不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楼仲平的与众不同。“自我反思——自我检讨——自我革命”是双童的性格,其实更是楼仲平先生的性格。直系亲属退出机制、员工管理契约机制、骨干员工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小组竞赛评比机制的相机推出,可以说都是楼仲平先生基于对双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忧患和反思的结果。

五、自律成了家法。不受制约的权力一定会导致腐败。私营企业家腐败的几率远在政府官员之上,尽管危害可能不如后者,但也足以迅即毁掉一个企业。企业家的职业操守、使命担当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金钱+权利+诱惑,要想守住初心,这几乎是人性不能承受之重。楼仲平先生何以本色不变?第一个原因是变家族企业为现代企业,让制度把自己的权力关在笼子里,从“一言九鼎”到“一介平民”,从“权力无边”到“公司一员”,如此转变的实现,而且自觉自愿,在当下只有马云和楼仲平。楼仲平先生本色不变的第二个原因是变物质追求为精神追求。企业自然要追求经济效益,但就楼仲平自身来讲,金钱物质通通都是退居二线的事了。精神上的获得成了他的第一需要,知识上的进步成了他最大的享受,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贡献成了他的第一追求。所以他的全部业余时间不是读书、进修、写课件、讲学,就是与学者、年轻朋友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他的生活日益简单,他的精神日益富足,他的企业日益红火。生活的简单,精神的富足,企业的红火,这三者之间是否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六、坚守成了信。楼仲平先生在办企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机会和风口,经历了太多的一夜暴富和一本万利的诱惑,还不时受到金融机构的特别关心和政府部门的转型期许,然而所有的一切对他似乎都不曾发生,自始至终吸管是他唯一的爱。他的财富的积累是有条件去做在旁人看来更宏大的事,他的影响力也完全可以争取到包括来自银行、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慷慨支持,可他只做一根吸管。百年企业是他不懈的追求,永恒的事业是他的初衷。也是的,“久”是“强”的第一特征,不基于“久”的“强”只是昙花一现。在功利主义被推崇,坚守被讥讽为背时的当下,“楼仲平现象”尤其值得每个企业人去研究和学习。企业生命周期的日益短暂,应该更多地从企业家自身寻找原因。世界上百年不倒之企业,其共性就是坚守,做到不跨界、不负债、不上市。楼仲平先生之可贵,在于对风口保持警惕,对口号保持怀疑,对银行保持距离。不响应,不盲从,不迷信,是这种不变的坚守,让双童成了当今的世界第一。

七、超越成了理想。楼仲平先生每天都在做吸管,但他做的又是每天都不一样的吸管。坚守中超越,超越中坚守,这是楼仲平先生创业之道。一个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决定于起点有多高,而在于是否有新的目标在召唤着自己。创业之初,楼仲平先生没想过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吸管,更没想过吸管的世界标准要出自自己之手。他只知道每天都要有进步,每天都要有改变。占有多少不是他的梦,改变多少才是他的理想。自己从一个半文盲到当选全球首批十大网商到大学教授,他的企业从小作坊到绿色环保工厂到诞生吸管的世界标准,他的产品从塑料吸管到花式吸管到环保可食用吸管,无不与他的“刷新自己认知,挑战自己能力,探求事实真相,创造自己精彩人生”的职业理想有关。楼仲平始终认为,企业和人是一样的,只有成长,没有成功。尤其在巨变时代,他在努力“逆生长”,不断进行自我迭代,让自己始终具有与快速变化的时代随时发生链接和对话的能力。

八、共享成了习惯。楼仲平说双童的成功是全体双童人的成功。此话不假,双童人爱厂如家,主人翁意识特别强。那么我要问,双童人何以有这种家的感觉呢?走进双童,有一种家的温馨。三星级员工寝室,五星级员工餐厅,厂区内所有硬件按高标准配置,连水龙头也是科勒牌的,每个水龙头价格高达565元。员工的日常生活,人家一日三餐,双童是一日四餐,而且餐餐免费。工资待遇上更是高出同行一大截,最基层的优秀员工月薪可超8000元,公司每个月还要拿20万给一线员工发奖金。“不要怪员工不努力,而是激励没到位。”楼仲平先生会从管理学角度就自己的管理做这样的解释。其实这背后是楼仲平的大爱。这世界缺的不是管理,缺的是大爱。有了这种大爱,才能分配股权,才能让亲属退出,才能让员工共享公司成果,才能真正体现“顾客为本,奋斗者为本”的双童核心价值观。

(此文未经双童和楼仲平先生审阅,个别之处如有出入,还请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