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就业的首选城市
(2019-09-10 17:30:44)
标签:
大学生就业城市优势就业地点 |
分类: 教育时评 |
到哪里就业,一直困扰着每个大学生和家长。
根据经验及相关研究,符合以下特征的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城市,基本不会太离谱。
一是房租高的城市。房租高是因为人多,人多是因为产业多。房租抬高了就业门槛,人们为什么还会往高房租的城市涌?因为有产业才有就业。有人讽刺义乌人只会收房租,这其实是对房租决定于产业这一规律的无视和无知。义乌一个库存品行业,就吸纳了5万多人就业,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义乌有几十个这样的行业,义乌能不成为小商品之都吗?
二是房价高的城市。高房价,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成本。就个人意愿而言,我也不希望房价上涨。但要看到,城市的发展,房价的高低与经济的景气程度是正相关的。美国如此,中国如此。国际城市旧金山,一线城市深圳,省级城市杭州,县级城市义乌,为何会有高房价?这是因为这些城市,不是有大量高科技企业,就是有众多大中小企业。我不是赞美高房价,我是赞赏高房价背后所蕴藏的更多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交通拥堵的城市。交通拥堵,这是城市病,让人不胜困扰。但堵的存在,也一定有其合理的原因。交通流,其实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还是以义乌为例,全国每天15个快递包裹,其中就有1个是从义乌发出去的。义乌的马路,能不拥堵不堪吗?谁都知道,义乌有一个小商品市场,其实还有一个同样规模的网上市场。据阿里巴巴统计,义乌一年在网上销售就超过2300亿。义乌的每一寸土地会清闲吗?
四是大搞基础建设的城市。城市的大拆大建,马路的开膛剖肚,交通限行改道,噪声的此起彼伏,这是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要承担的代价。如此城市,就像顽皮捣乱的孩子,会让人觉得不可爱,但成长、发展、未来、希望、财富却非他莫属。义乌改革开放之初,城区人口2万,现在超过100万。让一个大村庄变成一个大城市,这是任何一本城市规划教科书都未曾涉及的课题。“变”,成了常态,“乱”,随处可见。但是,“变”才是可能,“乱”才是机会。哪里最有可能?哪里最有机会?非杭州、义乌这样长年累月在搞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城市莫属。
五是外来人口多的城市。硅谷、深圳、义乌为什么有活力?因为是移民城市。移民城市,包容开放不排外,拥抱四方来客;移民城市文化交融,思想汇聚,催生新观念新举措新产业。移民本身具有冒险进取创事业的“移民基因”。如此基因,成就的不仅是自己的事业,更是给他人带来成长发展的机会。义乌之活跃,就在于每3人中有2人是外地人,常驻义乌的老外也有数万人。义乌库存品行业为何兴旺发达,95%的从业者是外地人是原因之一。移民城市之包容会让人有家的感觉,移民城市之活力会让人有创业的冲动。
六是春节成为空城的城市。假如不能认定何为移民城市,那就了解一下城市春节时的市容市貌,答案就能迅速找到。原本拥堵不堪的马路突然变得宽敞无比,原本摩肩接踵的办事场所迅即空无一人,这一定就是移民城市了。春节时是空城,该城市一定是聚集财富的城市;春节时突然变得拥堵的城市,一定是不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城市。选一个春节时是空城的城市就业,如果不是最佳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七是私营企业占比高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创造力与该城市的私营企业数量成正比,与该城市的公共部门人员数量成反比。义乌是说明这一规律的既典型又鲜活的案例。义乌全市本地人口不到80万,个体工商户却超过25万(2016年),电商注册账户竟然超过31万(2018年)。私营企业不是半边天,而是一统天下。相反,义乌的政府机构数量、公共部门就业人数,与全国任何一个县都大体相当。义乌的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很忙,但他们借助市场之手,在方方面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走出舒适区,到有挑战性的具备上述七个特征的城市去,机遇一定会多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