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父爱缺位
(2017-02-17 12:50:14)
标签:
父亲的作用父爱父爱缺位 |
分类: 家庭教育 |
有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的责任担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角色认定、人格形成等方面,父亲比母亲所起的作用更大。对此,作为父亲完全可以提出质疑表示不认可,但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的时候,必须要意识到,自己没尽职,父爱缺位了。
一是孩子过于黏人。黏人是一种诉求,希望大人能陪陪自己。过于黏人,是过于“孤独”所致。孩子黏着自己,很多时候会让自己感到不耐烦。要知道,正是自己的不耐烦,经常的不耐烦,让孩子变得了更黏人。可以说,孩子黏人是大人逃避的结果,大人越想逃避孩子越黏人。孩子尽管可能还在牙牙学语,动作还不利索,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交往交流的需要。让一个人在窄小的空间孤独生活,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是没法忍受的。有的父亲却要让自己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能够有此忍受力,学会孤独。作为父亲,如果没有此想法和残忍,那么为什么只会关注自己的手机?为什么在孩子黏自己的时候就会特别不耐烦呢?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走出家门,或者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不要说孩子不再黏人了,甚至可以不理睬自己的父母了。作为父亲,真要孩子不黏人,就要多陪孩子,扩大孩子活动空间,丰富孩子生活,让孩子在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幸福快乐的同时体会到父爱。
二是孩子不停喧闹。不停地翻箱倒柜,不停地爬高爬低,不停地喊叫折腾,如此喧闹的孩子是会让大人感到不胜其烦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像一动也不会动的石头,像永远也不会说话的家具,那大人是会迅速崩溃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正常孩子的正常表现,关键是怎样动。上小学前,孩子动的基本形式是玩游戏。游戏从内容到形式,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够孩子忙活的。孩子不停的喧闹,是游戏欠缺所致。孩子无所事事,只能靠喧闹来消耗过剩的精力和无聊的时间。当孩子的喧闹让自己感到厌烦的时候,作为父亲首先不应责备孩子而是要意识到自己在陪孩子玩游戏上的投入过于吝啬。母亲在家里承担更多的家务,父亲理所当然要在陪孩子做游戏上有更多的投入。父亲应该是孩子游戏的参与者,还应是设计者。父亲一定要意识到,孩子的喧闹是对父亲冷落自己的一种抗议,是要求父亲陪陪自己的一种请愿。
三是孩子痴迷手机。痴迷手机的孩子,不再黏人,不再喧闹,犹如在人间蒸发一样,可以在角落头安静得不被人发现。大人是解脱了,但我还是相信大人并不会认为依赖手机让自己解脱是一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好办法。现实中有多少聪明的孩子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有多少被寄予无限希望的孩子毁于网络。想必每个大人都会担忧:不麻烦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否会加倍麻烦自己?既然有这样的担忧,为什么不限制孩子呢?大人可能会说限制不了了。眼下都限制不了,凭什么将来长大了能限制?当然,孩子沉迷手机不是说限制就能限制的。孩子沉迷手机,是生活单调化造成的。如果生活比手机还有趣,谁还玩手机?孩子沉迷手机,是活动单一所造成的。如果不断的户外活动、不断的手工活动,孩子能挪得出手玩手机?孩子沉迷手机,是同样沉迷于手机的父亲教会的。拿手机的时间比陪孩子的时间要长,孩子能不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是孩子不可理喻。有的孩子,小不点一个,活动能量却很大,不论是做客,还是在公共场所,没有秩序意识,没有规矩约束,没有敬畏之心,不论大人怎么教导甚至训斥,总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对此,大人也是束手无策,只能自我安慰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的。这种无理取闹的品质是与大人,尤其是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关的。孩子出错了就是训斥,孩子来找大人了就给点吃的来打发。没有说理没有示范没有交流,只有“大棒加胡萝卜”。与孩子说理引导的时间都舍不得给,让孩子怎么会有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品质?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最直白的表述就是一个人渐渐明白在不同的场合应该具有怎样的与之对应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大人,特别是父亲,要多带孩子到各场所,而不只是到超市、游乐场、肯德基等喧闹的场所,让孩子懂得并做到做客时守规矩,在安静场所不喧哗。
五是孩子缺乏个性。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可以认识很多字,唱好多歌跳好多舞,也能背诵许多诗歌,表现得特别活跃和聪明。这些都是大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应予充分肯定。但也要知道,仅有这样一些才艺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经历和感受,比如去体验什么是饥饿什么是无助;还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去体验伸出援手时的不情愿而又必须;还要有独特的视角和与众不同的关注点,让透过现象看问题不仅成为一种能力还要成为一种习惯;还要有一种格局和大度,从小就不会因为一颗芝麻就被挡住了视线;孩子不仅要有兴趣而且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热衷的事和经常会有不同的有力量的表达;孩子还要懂得是非做诚实无私正直的人······。所有的这一些,父亲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是别的家庭和社会成员所能替代的,需要的不仅仅是父亲的示范、引导和教育,而是更需要父亲与孩子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父爱,不只是让孩子免去饥饿和忧愁,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深切地去认识和感悟包括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在内的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说母亲在孩子身体发育上承担更多的责任的话,那么父亲在孩子心灵的成长上应该负有更多的责任。为此,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当是初为人父者基本家庭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