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在无聊中老去
(2016-12-07 16:46:09)
标签:
大学文化大学体制大学人际关系老师面貌 |
分类: 灯下闲谈 |
大学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地方,在此生活和工作的老师凭借自己的学历和智慧,理所当然应该是社会上最为充满生命活力并在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中最具成就感的群体。然而,现实中的大学老师不能说全部但也不在少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而是被挥之不去的无聊所笼罩,在无聊之中老去。
逐官之路黯然神伤。大学老师脑子好使,想法多,要想统一思想还真不容易,但有一点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仇官。大学老师对官的恨简直就是先天的本能,远离官场当是大学老师的不二选择。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追逐他们所痛恨的官位成了他们最热衷的事。大凡一有官位调整或是官员提拔的风声,平静的校园那是暗流涌动,探风声找关系搞人情,一个个愤世嫉俗者全然没有了原先自命清高的样。这也不能说大学老师虚伪,更不能说大学老师奸诈,在官本位的环境中对官位没兴趣那才叫不正常,大学老师对官位的向往在当下应属正常人的正常反应。但是,逐官之路与读书之路却有太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大学老师有太多的不适和不会。要在不适应的环境中变适应,要在不擅长的竞技场上胜出,这期间的纠结、挣扎、掉身价那不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这是一场注定要让大多数人失败的游戏,不仅空手而归而且颜面尽失。得到了官位就高兴了,也未必,自己拼命追逐的以为是一块骨头,到手的可能是一坨屎。不断追逐骨头抑或是屎的游戏,让大学老师不参与后悔,参与了更后悔。
学术之路斯文扫地。大学老师,做做学问,搞搞研究,出点学术成果,既单纯又高尚还让人羡慕受人尊敬,这是局外人对大学老师这一职业最惯常的一个评价。但是,如果置身其间,那就不难发现,大学的学术场那完全可能是一块让人不堪回首的伤心地。在项目官前、在杂志编辑前、在各类评委前,不能讲尊严,不能讲风骨,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行天底下最没面子的拍马溜须请客送礼之事。学术关乎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乎一个人的名与利,这就决定了学术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竞争没有错,竞争更不是一种罪,但要确保竞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要有公平竞争的制度和公平制度的公平执行。人可以输,但要输得明明白白。没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输者不服,赢者心虚。学术场上,看似有很多“赢家”,但是真能从学术活动中因为成就而让自己感到学术的快乐的又有多少呢?靠“兴奋剂”能让自己获得一份自信和坦然?靠“收买裁判”能让自己保留知识分子的一份清高和风骨?不论是输,还是赢,大学里有的是对学术不公的愤恨而又无法离开学术的无奈。
教学之路身心俱疲。搞学术假不过人家,当官黑不过人家,那就回归老师的本真,一心一意把教学搞好,把学生培养好。许多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希望从师生纯真的关系中体会到人性的美好,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免受世俗社会功名利禄的纷纷扰扰。课堂这一思想市场是很容易激发起老师的工作热情而且也同样容易让老师在自己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会到职业的快乐的。但是,当下的课堂已不再有灵魂的碰撞、思想的共鸣,死寂一片的课堂不论教师怎样千呼万唤都无法带来些许的改变。没人听讲的失落,没有共鸣的挫败,教师的存在感、价值感、尊严感迅即消失。没有意义的劳动,却不得不去重复;没人听讲的尴尬,却始终不能回避;自己不想讲的话,却又不能不讲;自己看不惯的事,却又不得不去做。老师已很难在自身工作中获得一分快乐,而且也不知道何时能获得来自自己工作的一分快乐。时代在变,生源在变,大学应有适应性变革才对。但是当今的高校,除了热衷专科变本科、普通本科变研究型大学外,已无暇顾及别的任何改革了。高校的如此恶行得不到遏制,大学老师职业的无意义感和对课堂教学的厌倦还会与日俱增。
处事之路难觅真诚。文人相轻自古有之,大学老师之间有矛盾有摩擦不足为奇。但在当下,有太多的大学老师感到做人太累,处世艰难。彼此戒备、相互贬损、明争暗斗在校园里确实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是不是今天的人心胸特别狭窄、特别喜欢斗?不是的,还是存在决定意识。是过多的教师间竞争的制度设计和安排,让老师间特别是同科室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教学等级,你优我即劣;先进评比,你上我即下;官职提拔,你有我即没。更要命的是职称晋升,那是关系越密切的越可能成为死敌。再加上竞争的不规范不公平,使得人性的丑陋和奸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如此这般,大学能不是是非之地吗?大学能不盛产搬弄是非的小人吗?学校管理是需要竞争,但也不一定都是学校内部的竞争,国外大学不能留校任教、教职面向全球招聘,不就避免了同室操戈吗?中国大学老师不出活,但比谁都累!
谋生之路烦不胜烦。做人也可以在自甘落后、与世无争中获得一份清净。但是,在当今的校园要想获得这样一分清净也是一种奢望。不断的填表格,不断的写总结,不断的编文本,不断的打勾,不断的汇报,不断的请示,不断的评比,不断的检查,不断的点名,不断的开会,不断的签字,甚至还有不断的造假······宝贵的生命所受到的尊重还不如路边上的一棵小草。无聊事越多,正经事越少;教师越忙,学生越闲。那又是谁折腾得大家都不得好死的呢?也没有谁会有这样主观上的故意,而是现行管理体制机制使然。每一个管的举措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在无聊中老去。在没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的组织机构里,混也会是不胜其烦而且注定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已很难在日常的工作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乐趣和尊严,要想在思想领域精神层面获得一分激动也同样不可能。学术活动的无学术,思想教育的无思想,情感交流的无情感,大学这一世俗社会最后的精英保留地正在日益沙漠化,荒芜的校园唯显生动的只是人们面对自己的手机偶尔还会露出那么一丝笑容。“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老师,你有值得自己回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