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创业教育
(2014-11-05 12:16:18)
标签:
大学生创业无效的教育虚假的教育不给力的学校创业率 |
分类: 教育时评 |
大学创业教育轰轰烈烈,但多数是虚假的。
第一种虚假的创业教育,也是最普遍的虚假的创业教育,就是把创业教育理解成是开设创业理论课,是一种无知型的创业教育。起草大纲、编写教材、把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这是绝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做法。按照传统的标准,如此做法规范、经典,充分体现了大学的风格和特点。此种教育,在培养非创业人才方面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创业人才培养来讲,那简直就是竹篮打水。创业人才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纯粹“教”的创业教育,创业人才是培养不出来的,pm2.5却因为数不胜数的东拼西凑的创业教材的诞生而增加不少。此种创业教育,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由于反规律,结果不仅浪费了钱财,更浪费了学生的青春。
第二种虚假的创业教育,是最具官场虚假特色的创业教育,纯粹是为了满足写总结迎评估的需要,是一种应付型的创业教育。这些院校的头头脑脑很清楚,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靠真刀真枪的“练”,靠开一门课来培养创业人才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更清楚,要变学生的“听”为学生的“练”,这是伤筋动骨的改革,工作量巨大不说,稍有闪失还受个处分。是官场的好坏不分、是官场的无过便是功的恶习,让他们不再有担当的决心和改革的勇气,自然也就不再有创新的想法和行动。他们习惯于照本宣科,擅长于鹦鹉学舌,弄虚作假拼凑数据杜撰经验取悦领导专家的欢心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至于是否有学生创业、是否浪费了国家的钱财全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第三种虚假的创业教育,是最为恶心的创业教育,不作为不想承担责任还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是恶劣型的创业教育。这些学校没有本事开展真正创业教育,对教育改革束手无策,而对创业教育已见效的院校又充满嫉妒。怎样让自己的不作为合理化、怎样为自己的虚荣心找到一个理由,这也就成了这些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核心工作。他们编造出了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什么创业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为了培养创业精神,不是让学生创办企业而是为学生的创业埋下一颗种子,不是为了学生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咋一听,句句是真理。这才是真正高水平的骗术!什么精神,什么种子,什么可持续,听起来“高大上”,但统统是看不见摸不着、永远不要承担责任的东西。既要当婊子又要树牌坊的精髓,他们学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