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学生当靶使
(2014-06-21 21:03:59)
标签:
假课程伪知识工作量课时大学课程 |
分类: 灯下闲谈 |
大学课程是要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开设的,这是谁都懂的道理。
然而,现实中不少的大学课程的开设,完全是因为教师自己的需要,是为了教师自己有足够的课时,是为了教师自己有足够的工作量。课时足了,工作量饱和了,奖金才有保证,职称才能晋升。有的大学教师开课热情不减,不明白的人还以为他们甘为人梯责任心超强。
利用开课的权力谋取私利,这与社会上贪官的以权谋私有何两样?更可恶的是,大学教师的此种谋利行为,还是以牺牲学生的青春年华为代价的。老师的讲课,不能讲给自己听,必须要有学生自始至终在场相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打靶。要打靶,必定要有靶子。老师不就是枪手学生不就是靶子吗?为了满足枪手的需要,靶子不论多么千疮百孔也要屹立不倒。老师的自私损害了学生,罪孽深重的是还要让学生这一直接受害者协助配合教师完成谋利行为。
大学老师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总是会乐观地认为学生将会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指导。实际上,教师数的增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要听的课越来越多。最有力的证明是,本应以操作训练为主的高职院校简直成了高中,一天到晚学生都在陪着老师讲课。我真担忧,老师数再增长,学生还有周末、寒暑假不成?
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教育就是开课,开课就是在传授知识。也正是人们的这种认识,大学教师“将学生当靶子使”的做法和行为才得以畅通无阻。教育决不仅仅是开课,开课也并不都在传授知识。大学讲台上讲的所谓的知识,就像商品,有的是过时的,有的是伪劣的,有的是不适合的。强制让学生听课,就像不让消费者选择商品一样蛮横无理。
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是花钱来买知识的,教师理所当然要把最好的知识给学生。千万不可利用学生的年轻去忽悠,更不可因为学生还缺乏判断力就强卖库存积压的知识甚至是假冒伪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