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的世界 僵死的大学
(2014-06-13 10:02:57)
标签:
大学改革大学已死失望的大学大学意义互联网 |
分类: 灯下闲谈 |
记得1999年来高校工作的时候,人们腰间挂的是传呼机,今天是人手一只的智能手机。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中国大学却依然故我。
课程没变,教学方式没变,教学模式没变,组织机构没变,管理行为没变·····,这是坚守还是等死?
翻译软件的水平已超越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英语》作为必修课的地位没有任何的变动。如此的做法,英语老师的饭碗是保住了,学生的饭碗就不容易找到了,即使找到了也可能随时丢失。
小学生玩计算机就像玩玩具,大学如果还开《计算机基础》课,岂不等于在自行车王国开《自行车驾驶》课吗?如此荒谬不经的事,在今天的大学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失去竞争力的不仅是学此门课的学生更是教此门课的老师。
知识存在于指尖,学问存在于鼠标,搜寻、提取知识已变得无限便捷,一味的背诵显然是背时之极。然而,不让学生“记”,教师就不知道怎么教;不让学生“背”,教师就不知道怎么考。“记忆”和“背诵”的一统天下,能不让课堂死寂一片?
人们同时生活在线下和线上,线下吃喝拉撒睡,线上娱乐交流思维。校园已不再有边界,教室已不再有围墙。然而,大学的管理仍然延续“围墙”的思维和做法,除了锁门还是锁门,除了断电还是断电。表面上的严防死守,实质上的放任自流。给互联网搭围墙是不能创新大学的一大创新!
移动互联网让校园电子阅览室变得了多余,报纸、杂志、简报之类的印刷品成了自编自导自演还自看的电影,纯属多余。大学热衷于此,其愚笨丝毫不亚于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耀武扬威的军人。
平等、效率、简单、透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然而,大学却越来越复杂,机构越来越多,等级越来越森严,冗余人员越来越多,俨然成了“国企之王”。没有目标,没有效率,没有问责,没有改革,只有推诿扯皮,只有弹冠相庆,只有繁文缛节,只有“温水煮青蛙”。在互联网前玩神秘,在大数据面前讲时事,在云计算前扩编增员,做得尽是计划经济时代祖辈们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