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少华
贾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36
  • 关注人气:2,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策不只是给钱

(2014-02-12 12:21:08)
标签:

创业政策

创业认定

大学生创业

创业率

创业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政策不只是给钱

                                          ——推进大学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遵循规律,以练代教。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不一样的,不同人才培养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应该一样的。当下创业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大,其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创业人才成长的规律而是延续了就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创业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要让创业人才得以成长就必须让其付诸创业实践。马化腾说得好:“不是因为会了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会!不是因为有了机会才去争取,而是因为争取了才会有机会!不是因为成功了才成长,而是因为成长了才成功!”把创业人才关在教室就等于不让游泳运动员下水,不论多么努力不论多少投入都是白搭。学校总是试图先教会学生创业然后再让学生去创业,这看上去天衣无缝,殊不知这与“在学会游泳之前千万不要下水”的劝导同样弱智和可笑。要让创业教育见成效,决不是开一门创业课程就完事的,而必须让学生付诸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可以说,没有创业的实践,就不可能有创业人才的成长和创业率的提升。许多时候,学生创业能否会成功,并不在于能否得到多少资金,也并不在于能否得到多少税收减免,而在于能否允许创业并能否以制度形式予以保障。因此,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比基金、贷款、免税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正当性”和“合法性”的肯定和保障。

    二、确立目标,量化考核。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没有目标,不构成管理;没有可验证的考核标准,必定是无效的管理。当下创业教育的低效和无效之所以成为必然,除了违背客观规律外,就在于创业教育的“无目的”和“反目的”。有不少人认为,创业教育不在于创办企业,更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如此目标给人的感觉是很高尚很远大很正确,实际上如此目标是说了也白说,有也等于无。什么意识,什么精神,永远无法考核,永远无法验证。无法考核、无法验证的创业教育,能不成为一场闹剧一场游戏吗?当下的创业教育不仅大量存在“无目的”的论调,还存在着大量的“反目的”的行为。在创业教育上,自己无所作为者,在对成功的创业教育的讽刺挖苦打击上却往往能显现出过人的本领。他们把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的学校说成是拜金主义作祟,把在成功创办企业的学生指责为财迷心窍。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创办企业,对此也要横加指责,自然让人不再能搞明白什么是创业教育,也不知道创业教育到底要做什么。要让创业教育见效,就必须结束这些无谓的吵闹,在创业政策的制定上让创办企业的成果成为创业教育的唯一权威。

    三、围绕创业,创新管理。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的“练”,现行的教育体现在学生的“听”,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是两种体系、两种模式。有的学校也是知道“练”在创业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但延续的仍然是现行教育的做法和管理,结果学生的“练”不得不终止,创业教育也只能偃旗息鼓。要想让以学生的“练”为主的创业教育得以真正的实施,就必须对现行教育从理念到操作实行颠覆性的变改,并从政策层面予以保障。从教学形式上讲,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更强调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和师生讨论;从课程内容上讲,不再是事先的“预设”,更多的强调的是随机的“生成”;从教学方法上讲,突出的是师生的交流,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从教学的时间地点上讲,只能说学生创业的过程便是教学的时间,学生创业的地点就是教学的场所;从考核评价上说,教师的业绩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学生也是在创造价值中体现价值;从对学生的生活管理讲,学校的围墙不再是学生活动的边界,走进社会、走南闯北、移居校外都将是创业学生的常态;从创业和专业的关系上讲,学生有选择成长的权利,任何放弃专业选择创业的愿望和行动都应得到支持;从师生关系上讲,学生是创业的主体,自主决策,自我投资,自己管理,自负盈亏,教师只是参谋,只是教练;从教师成长上讲,“临床经验”成了创业指导老师不可或缺的条件,创业指导老师从事创业不仅应该得到允许而且应该得到鼓励。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所当然要有与之相应的管理和政策。

    四、力挺改革,包容过失。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从观念到操作,从教学到管理,从日常工作到制度建设,从教师配备到场地安排,从社会资源争取到创业基金筹措,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更困难更艰巨更富有挑战性的还远不止是这一些,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制度的矛盾,新旧文化的厮杀,往往能让创业教育未起步即夭折。一名创业教育的推动者,不仅要付出更多,而且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简单举一例,创业学生活动范围广,管理中遇到的不测事件就会更多;创业活动是不能间断的,学校也就不再有寒暑假节假日。一名校长如果不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以改革为己任,能自觉地去推进创业教育吗?一个校长如果患得患失、明哲保身,遇到困难还会坚持创业教育吗?一名校长如果没有铁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能够把创业教育进行到底吗?创业教育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口号不断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见提高,为什么创业教育只热衷于耍耍嘴皮子搞搞文本游戏,个中缘由当不言自明。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校长,在当下缺乏对教育改革者的真正支持,更缺乏对改革过失的包容,充斥的是对守旧的宽容,过多的是对安分守己的褒奖。现实中,有太多的一票否决,有无限的责任承担。如果有宽松的改革环境,有对改革者的保护,我敢说创业教育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都将不会再是困难。对创业教育推动者的支持、保护和褒奖应成为创业教育扶持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否则,再多的扶持都难以换得自主创业率的大幅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