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认识的常识性错误(第六次访美日记之二十一)
(2013-08-27 01:45:46)
标签:
留学美国全额奖学金博士博士后终身教职教育 |
分类: 边走边读 |
错误认识之一:研究生没有论文要求。在国内发论文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前提条件,在美国研究生培养中确实没有明文规定的论文要求,这看上去中国比美国要求要高。事实上,美国研究生发论文的压力更大、心情也更迫切,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更多质量也更高。在他们看来,论文就学术人生而言就像人活着要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人为的论文要求无异于规定人必须吃饭一样可笑。论文是学术的成果和标志,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的研究生如果没有论文何以证明自己的进步和价值?美国同行说,只有两种情况可以不要论文,那就是有比论文更能证明自己学术成就的东西的存在和正在进行的研究意义重大而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美国的研究生也告诉我,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水到渠成,是科学研究的瓜熟蒂落,研究有突破有进展了论文也就信手拈来了。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的是“过程”,着力点在每一个细节、步骤,自然也就有了高水平的结果。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博士生没有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甚至博士论文答辩这一在我们看来最为重要的质量把关环节也没有。博士生只要做一场为时50分钟的报告,另外接受现场的老师同学10钟的提问就可以毕业了。他们如果要“卡”,是“卡”在中途而不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在美国,大学对研究生没有论文要求,社会却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要看论文,要想作为特殊人才申请绿卡更是不能没有数量众多的论文。学校抓过程,社会看结果,双管齐下,使得美国的研究生,当然主要是博士研究生,往往都是论文的高产者。博士论文超20篇,博士后论文超40篇,在美国很是正常,这一次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博士和博士后。
错误认识之二:全额奖学金旱涝保收。在美国读博士研究生获全额奖学金,意味着不用缴昂贵的学费并能得到每月1600到2000美元的生活费,这固然可喜可贺,但要知道这样的待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科研经费变得紧张,这是全额奖学金被取消的最大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是导师工作调动,这对学生来讲也是比较被动的事。随导师走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不随导师走,又要重新选导师,换了导师是否能继续享受全额奖学金一切都是未知数。还有是自己的学业、科研不能让导师满意,全额奖学金完全可能被终止。博士在读至少5年,在此期间一切都可能发生,有了全额奖学金也不一定是一件高枕无忧的事。由于不再有全额奖学金,有的博士生拿了硕士学位即终止学业,有的博士生被迫自掏腰包完成学业,出现这些情况都属正常。为应对不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牛人”。“牛人”的标准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但有一条是大家公认的,就是要有能独立申请到课题经费的能力或者成为导师科研团队不可或缺的人。
错误认识之三:博士后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是有博士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读博士后,但不能因此把博士后理解成是“待业期”。如果博士后真是因为博士找不到工作,那我看没有一位博士后会把自己博士后的经历出现在自己的简历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校会为自己有“博士后工作站”而感到骄傲。博士后不是学历教育,但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有志于走学术、科研道路的博士毕业生而言,意义重大甚至不可或缺。比如,要想在美国名牌大学谋得终身教职,光靠博士阶段积累的学识、经验和成果,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还必须参与更多课题的研究,有机会与更多的大师的接触,有更多学术上的积累,同时在科研协调、团队合作等组织力、领导力方面得到更多的训练。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博士后是一个最佳的平台。就学校自身而言,有了吸收到毕业于不同学校的博士后所发挥的“杂交优势”,对于提升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同样意义重大。所以,导师们愿意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来为博士后支付工资。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博士后是一群最具科研能力和野心的博士与最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博士共同组成的群体。
错误认识之四:助理教授不是研究生导师。在中国,比教授高一个等级是“博导”,一些有教授头衔的也不可以带研究生,而美国有的博士生的“老板”居然是助理教授,一些中国人对此十分不解。美国大学的教授是“终身制”的,由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构成。凡在具有博士生培养资格的大学取得大学终身教职的教师都可以带博士生。助理教授是终身教职的起点,但要取得这一资格是美国大学教师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步。美国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可以说是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成为大学教授也就成了最为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的首选。成为教授,首先要成为助理教授,争夺助理教授岗位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这一竞争,不仅人数众多,关键是每个竞争者的素质特别高。近几年美国最顶级大学博士毕业生成为名牌大学助理教授的比例不到10%,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美国的助理教授,他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有人说美国名牌大学的助理教授的水平要超过中国院士的水平,此话值得商榷,但美国名牌大学的助理教授往往能成为中国大学的“长江学者”是不争的事实。助理教授要成为副教授、教授就相对容易了,尽管实行的是绝对淘汰制,在5到6年内不能晋升副教授必须走人。这种“非升即走”的制度很残酷,由于助理教授都很优秀,真正被淘汰的不会超过10%。在美国成为教授不易,成为助理教授更不易。对美国名牌大学的助理教授,我们当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