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夏令营物有所值(第六次访美日记之九)
(2013-07-09 02:26:50)
标签:
美国夏令营值不值夏令营的意义夏令营中介注意事项 |
分类: 边走边读 |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来美国参加夏令营活动,产生的费用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劳动所得。赴美国的夏令营是否物有所值?高付出是否有高回报?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值”、“不值”和“不知道”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值”的同学,认为看到了很多,感受也很多,产生的想法也很多。回答“不值”的同学,认为美国没有想象的好,楼也没国内高,汽车也不比国内豪华,家庭装修也没国内气派,吃的也没国内好。第三类学生认为,美国像环球影城、迪斯尼之类还是好玩的,至于值不值一直没去想。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让夏令营产生最大的效益是每个学生必须考虑的共同的问题。只有让夏令营物有所值,才能对得起父母,才能对得起流逝的时间,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决定和选择。为此,我特对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收集资料,让夏令营成为“充电之旅”。夏令营不能仅仅就是在美国的半个月或是二十天,在夏令营开营之前就要做周密的准备。这些准备不是指整理行装,而是指对与夏令营所走线路、所到城市、所开展的活动相关的资料的学习、消化、收集、整理。这个准备,就是学习,就是充电,由于针对性强,而且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效果也会特别好,往往过目不忘,真正做到了未开营已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能让整个夏令营活动变得更充实更快乐从而自己也会更有收获。平时人们会说“不打无准备之战”,然而有的人就是不习惯于“准备”。可以说夏令营不值得或者说没有意义,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没有知识准备”,让夏令营变成了“白痴之旅”。
二是善于甄别,让夏令营成为“发现之旅”。夏令营时间短暂,要对美国深度了解有困难,但到达的地方多,开展的活动也不少,只要当一个有心人,还是能看到很多、发现很多。风景在路上,车窗外就是新奇的世界,当然这是对随时都在观察的人而言的。另外,也要善于在似曾相识中见陌生,在无差距中找差距。例如,满眼的汽车不比国内的豪华,但为什么有日本车韩国车而唯独没有第一汽车生产国——中国的车?高速公路旁也有广告,有欧洲的,有亚洲的,怎么就不见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产品的广告?要善于看到人家不能看到的,要善于发现人家不能发现的,这是参加夏令营的初衷和目的。千万不要让夏令营成为“瞎子之旅”。
三是勤于思索,让夏令营成为“研究之旅”。对于自己的发现,要勤于思考,追根溯源,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例如,美国的房子低低矮矮,难见中国的高楼,这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差异?你的所到之处难见工厂,那么美国到底是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夏令营还会安排到大学参观,这些大学没有大门没有围墙,为什么会与中国不一样?美国的好大学往往是私立的,而且美国的好大学往往不在大城市,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发现,生活才会有意思;有思索,生活才充实。边走边读,且行且思,一个人才无时不刻不在成长,一个人的生活才多姿多彩。不开动脑子的夏令营,自然成了“昏睡之旅”。
四是切磋讨论,让夏令营成为“学术之旅”。夏令营中,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共同行动,是相互学习、探讨的绝好时机。飞机上,汽车中,下榻处,茶余饭后,都可以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作交流和探讨。尊重人家的观点,吸取人家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贡献自己的思想,当夏令营具有这种学术沙龙氛围的时候想必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到了美国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牢骚满腹。把美国吹上了天,夏令营成了“朝圣之旅”;把美国贬得一钱不值,夏令营变成了“牢骚之旅”。当一个人持这样单一思维和想法的时候,更是需要听听他人的看法和观点。
五是及时动笔,让夏令营成为“写作之旅”。每个同学都要自己给自己下达写“旅行日记”和编辑“夏令营画册”的任务。有写作和编辑画册任务,才会更主动地观察,才会更积极地思索,才会拍摄出更有纪念意义和更高艺术水准的照片,才会充分珍惜夏令营的分分秒秒,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路途匆匆,笔耕不辍,这既成就人生更是快乐人生。路途中可拥有微信、微博、游戏,但这主要是消遣是娱乐是消磨时光,决不能成为成长中的中学生路途中的全部。当夏令营演变成“游戏之旅”的时候,父母亲为夏令营的投入也就基本打了水漂。
夏令营,值不值,一切决定于自己。漫无目的出国转一圈,那还不如在家看看外国风光电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