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需要把油门踩到底
(2012-09-22 22:35:47)
标签:
大学生创业淘宝创业潮汕学院创业成功因素白富美 |
分类: 教育时评 |
汽车每小时1公里也是跑,每小时120公里也是跑。油门决定了汽车跑的速度,要想汽车跑得快,就要加大油门。创业也是如此,要想创业有业绩,就要加大油门让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要想创业有大业绩,就要把油门踩到底让自己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现实中,什么人容易创业成功,也即什么人愿意把油门踩到底?是打过工的人和农民。打过工的人知道谋生的艰辛,亲身感受到过上班的不容易,他们会百倍珍惜创业的机会,也承受得了创业的苦,创业的行动也就会变得异常坚定。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艰苦生活的磨练和没有退路的处境,不仅容易激发起创业的热情,而且也最愿意把“油门踩到底”。打过工的人,出生于底层的农民,创业的资源是最短缺的,没有资金,没有人脉;自身的条件也是最寒酸的,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技术。他们的成功,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容易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潜能也就容易得到极限的发挥。从而,“没有”可以变“有”,“少”可以变“多”。是他们“能拼”才取得了“赢”!相反,那些有社会关系可依靠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由于不再会“拼”,不愿意把“油门踩到底”,自己的优势也就渐渐消失了,“有”变成了“没”,“多”变成了“少”,最后只能给他们自己最看不起的人打工。可以说,在全部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中,没有比“拼”这一因素更重要的因素了。
上班就业,岗位是固定的,工作任务是预设好的,只要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要出太大的乱子也就不至于砸了饭碗。而创业,即使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创业,每天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都是变化的,每天活动范围和交往对象都是不同的。创业活动的这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就要求创业者要特别勤勉,特别爱拼,特别善于把“油门踩到底”。以“淘宝”创业为例,自己卖什么货?从哪里去进货?怎样才能进到货?进到的货怎样卖出去?怎样洽谈业务?怎样建立客户关系?业务量大了怎么办?招到了员工怎么管理?员工生活怎么安排?仓储怎么建?淘宝规则变了怎么适应?市场需要变了怎么调整?货物积压怎么办?想进的货进不到怎么办?怎样转型升级?怎样建立自己的品牌?怎样给厂家下单生产?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始终在变化当中的,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有答案但没有标准答案。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不停的忙碌,靠的就是比人家“加更大的油门”。淘宝创业,是人人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个中原因应该是不言自明了。
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到成功者的风光,也习惯于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们的天赋。成功者,也许有一些独到的东西,但这些独到的东西远没有他们“爱拼”的品质给人印象深刻。我的那些毕业时开着汽车、办着公司、雇着员工的学生,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超勤快”。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的黄业宏同学,他用半年的时间就让自己的月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而且直接带动了3人就业、间接带动了几十号人就业,我敢肯定地说他一定会成为电子商务的超级卖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买汽车就会像买自行车一样容易。我对他的认可,当然基于他的创业成绩,但更基于他主观能动性的极限发挥。他在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由于早上是生意的平淡时间,就装修店铺。接着就接单,中午不休息,还是不停的忙碌着。下午4点就去拿货,拿货回来5点开始打包,6点发货。晚上继续重复着白天的工作,一直到创业园关门。在创业园一呆就是16个小时。每晚回到宿舍,洗个冷水澡,躺下就睡沉,很累但很充实。”我敢说,谁有黄业宏的创业付出谁就会有黄业宏的创业业绩。那些创业时想着就业、就业时想着创业的人,在摇摆不定、徘徊彷徨中获得的除了“失败”还会有什么呢?!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像一辆汽车,可以原地不动也可以跑出每小时上百公里。同时创业的人,一个漫不经心或犹豫不决处于“歇火”状态,一个全身心投入或破釜沉舟处于“油门踩到底”状态,不要用多少时间,业绩也就天壤之别了。一个人要想变得聪明变能干,要想抓住创业的机会,要想解决创业的困难,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一辆车处于“歇火”状态,不论是奔驰宝马,还是法拉利保时捷,都失去了汽车的功能;一个人处于“歇火”的状态,不论是白富美高富帅,还是大学生研究生,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废物一个。要想有出息,就把油门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