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大学,校园面积不大,建筑也不见气派,若按大陆大学评价之标准,台湾许多大学如不停办也要被亮黄牌受警告。然而,台湾的大学却有很好的声誉,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口碑。他们靠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是他们教师的素质很高。多数老师都有博士学位,而比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责任心。
其实,培养人的工作也真谈不上有多困难,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多数学生都是能教好的,教学质量自然也是能得到保证的。台湾高校教师的责任心,说白了,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也就是尽了一个教师的责任,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台湾铭传大学倡导“人之儿女,己之儿女”的办学理念,强调要像关心自己的儿女成长一样去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不敢讲台湾高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情怀。但是,相比大陆高校的教师,他们真的做得更好。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的差距,造成了海峡两岸高校的差距。
大陆高校在硬件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师的责任心却是日益退化。不客气地说,目前大陆高校的许多教师似乎在承担着众多的责任,但唯独可以不对学生负责,唯独可以不对教学负责。如果对我的这一观点有异议,那么你可以去高校看一看,以下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课堂上,学生或睡觉,或玩手机,或不停地转动手中的笔,教师不闻不问,自言自语般地讲着课,名副其实的“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
下课了,教室里冷冷清清,寝室里灯火通明,学生们或游戏,或电视,或零食,唯独不做与学业相关的事,不见教师巡访,更难见教师辅导。
期末复习,圈定范围,提供提纲,同学们分工合作,或誊抄,或复印,背诵一通,一学期学业几个小时搞定。
实习开始,也是真正“放羊”的开始,不要说跟踪指导,就是学生是否联系到实习点也不过问,然而,教师居然能给学生打出三六九等的实习成绩。
……
这样的现象,在台湾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没有我们多。在台湾的一些高职院校,每3-5名实习生,就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对实习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说到这儿,有人一定会认为,台湾高校教师的配备一定比我们大陆多。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台湾高校的教师相比大陆高校教师的配备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像台湾科技大学(泰晤士报世界大学评比,排名亚洲第56名),有10000余名学生,其中硕士生、博士生占一半,教师只有400人。又如台北科技大学,有12000多名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也超过一半,教师只有420人。人家之所以3-5名学生就可以有一名指导师,是因为对实习生的指导不只是毕业年级任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各年级教师的责任。
大陆的高校人手多,人手多的恶果是为每个人推卸责任找到了理由。推卸责任的结果,是把整体的教育分解得支离破碎,每个教师都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做人的事是辅导员的,纪律的事是学生处的,实训的事是实验员的,信仰的事是团委的,就业的事是班主任的……,一切都可以与自己没有关系,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教师照样拿工资领奖金获晋升。
台湾高校的教师也要晋升职称,而且竞争更激烈,也要看论文、课题,他们的注意力怎么会集中到教学和学生呢?这是制度科学安排的结果。铭传大学的做法是,一名教师只有通过教学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步论文、课题的考核。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即使科研再突出,如果教学不合格,那么也不可能得到晋升。这样的制度,使得每个教师对教学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由此看来,要真正做到“人之儿女,己之儿女”,除了号召,还要有科学的制度安排。

铭传大学创始人

云林科技大学教学楼

台北科技大学一角

勤益科技大学创意产品陈列室
台湾科技大学学生在案例教学教室上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