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行动的创业教育,有犹如无

(2010-08-20 08:41:56)
标签:

创业

创业教育

大学

大学生

教学模式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真正走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还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接受了创业教育的大学生面对异常艰难的就业形势,脑子里仍然只有“就业”一个选项。人们会说,只要有付出总会有收获,可是,高校创业教育怎么只有付出不见收获?

中国的教育,包括家庭、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都犯了一种病,就是过分迷信“说教、讲授”的力量,学生知识、品德、能力的获得似乎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事实上,有的东西,比如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来传授;但是,有的东西,比如品德、能力,就不是靠纯粹的“教”就能让学生获得。目前学校的许多工作不尽人意,不是学校、教师不尽力,而是用错了力。道德教育重视吗?任何时候都不曾放松,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领导强调一次又一次。不断被重视不断被强调,恰恰证明道德教育的低效或者无效。原因何在?就是因为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的体会、体验、感悟而不是老师、官员的说教、强制、灌输。不改变培养方式,学生的道德面貌只会随着道德教育的“不断加强”而变得日益糟糕。创业能力同样不是靠“教”而主要靠“练”才能形成。只注重理论传授的创业教育就如同“往树上抓鱼,到水里捉鸟”一样愚蠢。接受了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失去了创业能力,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农民却成了当今中国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的创业教育不值得反思吗?大学的创业教育不值得改革吗?还能说大学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吗?创业如果停留在观念、意识和思想上,创业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有的高校校长、老师会说,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是为他们将来的创业打基础作铺垫而不是让学生马上付诸创业实践。此话也不能说全错,关键是怎样理解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创业的本质是实践、是行动,一个只会应付《创业教育》课程考试的人能说是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吗?如果是,那么这种精神和意识又有何价值呢?大学如果培养了一批考试巨人、行动矮子,这是创业教育的悲哀。要培养创业人才,就必须对现行的以培养工薪阶层、打工仔为己任的大学教育实行全方位的改造,首先要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想在老一套做法上培养出创业人才,那就像指望在拖拉机流水线上生产出小汽车一样让人可笑。

从勤工俭学开始,从下企业实习开始,从到社区当义工开始,从创业尝试开始,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创业行动和结果,这既是创业教育的目的,同时又是创业教育走向成功的手段和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