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2009-11-20 00:06:05)
标签:

伯克利

美国

华盛本

大学

哈斯

商学院

杂谈

分类: 边走边读

 

中国大学的校门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而且越没名气的大学越会装“门面”。美国的大学,要么没有“校门”,要么只有个象征性的小小的“门”。

我们想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门留个影,却始终找不到我所理解的“门”。如果说伯克利有实力、有底气,可以不要“门面”,那么我们后来访问的华盛本大学,属于一般本科院校也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应该有一个像样的门吧?出乎我意料的是,伯克利还有一个简陋的校门,华盛本居然连个“校门”也没有。

美国人不仅不懂“校门”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样为自己造势。伯克利也好,华盛本也好,根本看不到中国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颜色的横幅。在我们在横幅中加以大力宣传的安全保卫、计划生育、严防作弊、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学术讲座、领导到访、商业促销等活动和工作,在美国大学中不存在吗?美国朋友说,他们只懂得E-mail,如果有必要告诉师生员工,只是发个邮件,而且非必要不发。是的,不仅美国校园里,在美国城市中也难见横幅。在美国只有一些弱势群体,如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等,当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他们的诉求得不到重视的时候,才有可能举旗或挂横幅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的朋友跟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说他的美国同事初次来到中国的某所大学,看到铺天盖地、五颜六色的横幅,还以为是同性恋或艾滋病患者为表达自己的诉求所采取的行动。

其实不只是“校门”或“横幅”,我们大学确实有太多的“表面文章”和“面子工程”,这不仅与大学务实求真的品格相悖,也让我们活得很累很苦。一个会议、一场学术活动,我们的注意焦点是怎样迎送、怎样陪同、怎样排座、怎样安排发言顺序、怎样送礼请客。会务人员受苦受累又受气,与会人员比官比势比待遇。此次出访,对方为我们安排的公务活动简单温馨、便捷高效,在堪萨斯州政府所在地托皮卡的一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3所学校和1个校外教育机构,进行了4场正式会谈,既让我们对美国学校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又就校际合作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伯克利简陋的校大门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伯克利的另一校门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世界著名的伯克利哈斯商学院的门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伯克利的研究机构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华盛本大学不是校门的“门”

 

美国大学的校门(美国之行二)

                        华盛本大学校园一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