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文凭为什么这样贱?

(2009-07-02 22:26:05)
标签:

创业

高等教育

改革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近日有关组织发布了近10年培养的百名创业大学生富豪榜。引起我兴趣的不是因为我校毕业生中占有两位,而是因为排在榜首的是一位休学生(有媒体称是退学生)。这看似偶然,是个别现象,实乃现行高等教育的必然。

    创业为什么一定要休学或退学呢?学生的创业行为与学校培养方式就这么水火不相容吗?学校就不能像培养科学家那样去培养创业者吗?难道就不能给创业者以因材施教吗?学校的文凭可以发给失业者、待业者,为什么就不能发给创业者?如果说,这是为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得文凭者失业失文凭者创业,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质量观呢?大学的文凭为什么要怎样贱?

    思考之余,我想,如果无视时代特征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变化,还一味地延续传统的观念和做法,那么高校必定会越来越没有尊严,大学文凭必定会越来越低贱。

    大学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人才,这自然也包括创业者。大学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以及一系列的教学安排都是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偏离目标的时候,就必须调整;当妨碍目标实现时,就必须改革。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现实中,把手段当成目标的事是太多太普遍了。专业、课程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都是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人才这一目的的手段,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成了目的。为专业而专业,为课程而课程,为学分而学分。凡修完规定课程拿到相关学分,不论是否有真才实学皆可毕业,相反,即使再有本事也不能毕业。

    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有其独特性,与现行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有些不相容。创业人才是在“练”的过程中成长的,而现行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教”,适合培养工薪阶层。创业人才的培养既然是高校的目的之一,那么高校就有责任对自己的培养模式、教学手段作调整和改革,以利创业人才的成长,而不能让想创业的大学生去适应学校固有的教学。但是,高校把自己的传统做法太当回事了,似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实上,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我们多少优秀的创业人才就这样被扼杀了,顽强成长的创业学生有的被迫退学,有幸如期毕业的在校期间也很可能是学校的眼中钉。

    当自己的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有的高校又会恬不知耻地说是自己培养的结果,而只字不提当年自己百般刁难给学生穿小鞋的事实。大学缺乏一份应有的真诚,自然就不可能有反思、检讨、忏悔和改革的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