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特写: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兴起创业教育》
(2009-05-10 11:4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媒体报道 |
路透中国义乌5月7日电(记者 Jason Subler/周昕)---面对当前中国严酷的就业形势,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提出的应对之策是:不仅教他的学生寻找工作的技巧,还教他们如何自己创业。
贾少华一反通常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生们如何开网店,学习经营和管理的技巧。
“中国教育系统的弱点在哪里?它就像在教室里教人游泳。学生们都能通过考试,但看到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哆嗦了。一下水就会淹死。”
贾少华称,自己的电子商务创业课程给学生们提供实用的技巧,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将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跨国公司一直抱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四月发布的政策文件称:“中国学校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重应用。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交流。”
中国美国商会多年来一直都在传递这一信息,但在全球经济衰退之际,该问题的紧迫性愈加突出,并且吸引了最高层的注意。
中国政府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发布了一系列帮助毕业生找工作或是创业的政策,并计划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比例,因这些学校更重视技术知识的教育。
革新教育
中国媒体对贾少华所在的义乌工商学院进行了广泛报导,许多媒体将其称之为教育革新的典范。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表示,中国亟需找到创造更多职位的新方法,开网店就是其中之一,因其是相对较容易的创业之路。
贾少华的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学校大红榜上贴着在淘宝网取得不俗成绩的学生的名字。一位名叫潘文波(音)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卖拖鞋、女性内衣、衬衫和袜子等将很有前途。他表示,父母完全支持他开网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信奉这一理念。贾少华的学校坐落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这让学生们能更方便地获得便宜商品,而其他地方的年轻创业者们就没有这个优势。
一些专家也质疑让学生这麽早创业的可行性。中国劳动学会专家苏海南称,学生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自食其力。
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中国部(Junior Achievement China)执行总裁高阳表示,在教育学生如何创业方面,商人比老师能做得更好。
“他们可以教授真实世界的东西,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贾少华承认,自己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创业也并非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他坚信,自己的做法给基本上完全一样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东西,给予学生更适合其自身需要和能力的教育和培训。
他表示,清华大学等精英学府永远都有其价值,但职业学校也不应妄自菲薄。
“遗憾的是,中国的职业学校都想成为大学;而大学都想成为清华--这是一个死胡同。”(完)
编译:吴湘 发稿: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