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弋江源头

标签:
杂谈 |
探访青弋江源头
青弋江从泾县的大地上匆匆流过,千万年来,她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万物,泾县人都把青弋江视为母亲河、生命河,她对我们恩重如山。
我在青弋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每天都会饮青弋江的水,小时候更是在她的怀抱里撒泼打滚,纵情嬉戏。长大后也一直在她身旁成家立业,几乎每天都要从江畔走过,看潮涨潮落,听水吟水歌,流连忘返。
《宁国府志》记载:“青弋江古名清水,一名泠水,又名清弋水。称其为青弋江,是因为它发源于黄山,会石台、太平、旌德、泾县诸水后,河身渐广,春暖水涨,波涛汹涌,故曰江。” 青弋江古称“清水’、“泠水”或“泾溪”、“泾水”、“泾川”,李白有关泾县的诗,都称青弋江为“泾溪”或“泾川”,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
我只知道青弋江发源于黄山,穿过泾县,又在芜湖市汇入长江,却从来没有想过她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今年国庆节,我们决定去寻找青弋江的发源地,去母亲河的“娘家”看看。
头脑里装着从书本上查找到的有关青弋江源头的信息,我们沿着大致的方位来到黄山市黟县的美溪镇,沿途问了好几位当地人,但各人说法不一,看来当地人大多也没有到过青弋江源头。天色已晚,只好就在镇上住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旅店门外又向路人打听,遇到一位当地驾驶员,他的说法我们觉得比较可靠,于是按照他说的沿029县道来到方家岭隧道前,但见隧道左侧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徽派照壁,洁白的粉墙上“青弋江正源”五个大字直扑眼帘,左下方还画了一幅地图,十分醒目地标注了青弋江源头的位置。
从图上可以看出,位于黟县西北的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美溪河就是青弋江的正源。
于是,我们沿着隧道左边一条小道下到一条小溪,这应该就是青弋江起点了,但河道干涸,看不到一点水迹。但还是不死心,又顺着溪流往上走,一直到灌木丛和荆棘深处,终于发现石缝里有泉水涓涓流出,在乱石间形成几个比脸盆还小点的水凼。令人惊奇的是,在水凼里竟然还有几只小虾,长不到2厘米,看来这里长年都会有水。
我们异常兴奋地在这条不到一米宽的小溪里拍照,想寻找到点历史的遗迹,但除了一块比搓衣板稍大的青石板上似乎有人为刻凿的痕迹外,一无所获,只好悻悻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无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幸运的,终于见到了青弋江的老家!
离开青弋江源头,我们沿着青弋江流经的路线踏上返程。美溪河流到石台县后的一段被称为清溪河,再往下流入黄山区(原太平县)的一段又被称为舒溪河,并在周家坦村进入太平湖,太平湖以下直到流入长江都称为青弋江。
我们就这样顺江而下,沿途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拍照。值得一提的是,离开美溪镇后,经过的一个小村居然叫黄河,看来村头宣传牌上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当年李白去泾县桃花潭曾路过此处,并赋诗《寄远》一首。因诗中有“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句,所以小村得名黄河。只是令人有点费解的是,青弋江在李白眼中怎么成了黄河,除非当时是雨季,遇到山洪,河水变黄了。
就在黄河村不远处,河上有一座相当宏大的石拱桥,据当地人说,当年这里有一座水码头,桥头是一处规模不小的街市。这样看来,当年青弋江水流应当非常丰沛,所以夏季一有山洪,水势堪比黄河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次的青弋江寻根之旅,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