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天下的悲壮符号——电影《英雄》赏析
(2009-09-27 10:39:03)
标签:
杂谈 |
震慑天下的悲壮符号——电影《英雄》赏析 |
我一个人在凛冽寒风中恍惚地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去看《英雄》。出来时,热血沸腾,感觉灵魂被电影的气势、意境、画面和音乐所浸染,思绪被刺客和大王论“书法”、理“剑”的对话乱了方寸。我傻傻地站在电影院门口对着《英雄》的广告宣传画发愣,觉得自己已被电影所营造的氛围所笼罩,还没有从骏马铁骥、秦腔古韵和那亦真亦幻的神美的武侠世界中走出来。这时,恰好有朋友发来短信,问我电影看了吗?感觉如何?我迅速回发了我唯一的感觉:好!
于是,便想侃侃这部影片。
《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理当是张艺谋“老谋深算”地用色彩传送电影语言,大手笔地对色调的渲染,让人受感动!凝重的黑,醒目的黄,映衬在黯淡的血色背景上,单是色调便含而不露地显示出大漠的悲凉与秦啸的慷慨。“英雄”二字是在模糊然而又错落有致的层次中跳入眼中的。
象征激情的红、象征生命的绿和象征死亡的黑构成了《英雄》的三原色。电影中的人物,淡化成一个个英雄的符号在大漠狼烟的残阳狂沙下,在杳无人烟的世外桃源里,在九寨沟的空山灵雨中,在森严壁垒的秦王大殿前,红色的枫林、绿色的山水、蓝色的书房、白色的沙漠以及演员的服装在颜色的变化中肆虐泼洒英雄的风情,“飞雪”红衣飘摇中的美仑美奂,“无名”黑衣劲装中的刚毅雄浑,“残剑”白衣飘飘中的孤绝自傲,无一不透出一种荡气回肠的韵律。燃烧的火红,圣洁的纯白,盎然的新绿,辽阔的暗蓝给人以眩晕的激情和静谧。
空旷的秦王大殿中,摇拙的烛火前,“无名”道出了“残剑”与“飞雪”那红色的故事。红色喷洒出了一个扭曲人性的爱情故事。“残剑”忌妒“飞雪”与“长空”另有恋情而沉默三年,“飞雪”忌妒“残剑”与女仆“如月”的一夜情,而刺伤“残剑”,又怒杀“如月”。
漫天的黄叶,垂死的“如月”冷冷的给了“飞雪”沉重的一击:一夜情不过只是一场戏!“飞雪”怔住了,崩溃了。那一剑她刺得完全没了情理。刺的是深爱她的人,也是她深爱的人。“飞雪”的心碎了,死是她唯一的结果。
“残剑”也殉情而亡。红色的故事,如血!
秦王想象的那个蓝色的故事,宁静而淡雅,圣洁而美丽。此刻,他蓝色的幻想奔腾,放任自己去想象“飞雪”与“残剑”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只有爱情让人心碎。当“无名”使出绝技时,“残剑”和“飞雪”已明白她的用意,也知道他们将面临死亡。所以在决斗的前夜,他们放出了各自最深最真的爱。
那一夜的缠绵道别,他们用自己温情告诉对方,太阳升起时自己将不复存在!夜晚是那么的短暂,“残剑”与“飞雪”在太阳从天地边缘升起的时候并肩走出了书馆。“飞雪”出其不意的出剑了!刺向“残剑”。因为“飞雪”知道要将“残剑”留下,只能用剑!“残剑”的血一滴滴溅在地上,她的心同样血流不止。含泪再道一声珍重,挥鞭策马向秦营奔去,“飞雪”脸色苍白却带着欣慰的微笑。
这是蓝色的爱情,秦王认为这才是“飞雪”与“残剑”的爱情!可是,他错了!
真正的故事却是白色的故事,伤心的白色。
“无名”刺秦王失败的消息终于传来。“飞雪”恼怒地挥剑刺“残剑”。终于,“飞雪”一剑刺出,“残剑”却并不躲避,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飞雪自杀。“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他们实现了不离不弃的诺言。风吹动了他们洁白的衣袂,他们一起“回家”……
……
“天下”,请大王记住这两个字!“说完,”无名“扔下剑大步走出了秦王宫。秦王大殿外,黑压压的士兵包围了”无名“。”无名“却视而不见,安然地一步步走下台阶。
黑色衣袍中的“无名”昂着头,脚步缓慢而沉稳,一步又一步的走向广场。坦然,安宁。殿内,秦王在和自己斗争,他不想杀“无名”,此刻的“无名”似乎成了他的朋友。但他又不得不杀死“无名”。为什么?为了得天下,他不得不放弃,放弃“无名”!秦王沉痛的一挥手,万千飞箭雨点般倾泻而下瞬间覆盖了“无名”,黑色的箭,吞噬他的生命!“无名”在黑色中隆重死亡!
我沉迷于那些凄美的画面和色彩中,实在是太美了!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泪如泉涌而又无法流出。影片中敦煌的大漠孤烟、黄沙暴起,一望无垠的塞外戈壁,金灿灿的胡杨林,九寨沟风光最美丽迷人的箭竹海,浙江横店的书法馆、棋馆、秦王宫等等被张艺谋暴光得淋漓尽致,让人目不暇接!
其次,《英雄》让我震撼的是它的音乐。
在那一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气势恢弘的秦军于尧鼓齐鸣中策马奔驰,红色的仇恨伴随着鬼太鼓低沉的邪气,茫茫大漠间传来的是一把孤独的小提琴悟出了黄土飞扬后留下的满目苍凉,让人更清楚地看见那片孕育多少世代英雄的苍茫大地以及几多哀怨的思念。这一切的一切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最细腻的感受与情绪,都将由音乐来传达并且美化。那军令“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胜利胜利胜利”更是雄浑万里……
“无名”和“长空”柄剑对持,一位白发老翁盘坐其中,手中古琴伴着雨声轻弹,旋律如同雨丝,轻柔幽雅,古色古香,突然小提琴拉出一丝杀气,古琴弹奏越加狂躁,鼓声越加响亮,气氛越加紧张,猛然间,弦断琴哑,“无名”和“长空”拔剑相刺……画面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每一个细节都镶烙着一段音符,每一个音符都牵动着观众最细微的情绪。
再次,就是影片中古老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的人文精神震撼着我。
其中秦王“悟剑”便是影片中主题思想的“点石”,“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道出了战争、杀戮的刀光剑影:“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即便手中无剑,心中若有剑,寸草也是锋利的锐器:“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乃天下太平之际!
张艺谋通过电影所要传达的是远远凌驾于并高于侠义恩仇、武林较量的“爱与和平”的主题。真诚,真心,真义,真情,真爱,哪怕是真恨都属于生命,而生命原本是来去无痕的。而对此的理解,深刻的人感悟的是人性,睿智的人洞察的是历史的警示。可当激情不再炽烈,当纷争无所无谓,当岁月渐渐远离,我们心中所能追忆和感到欣慰的惟有对理想无论成败的追求和曾经为爱付出的不计回报的奉献!
什么是天下第一?什么是爱?什么是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山青水秀不染尘,空灵绝美无人烟!此景只应天上有,挥袖回眸全作古!古人所体会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是我们中华文化最为出色的内涵,《英雄》片中由书法的意境至“天下一统”而归一和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天人合一”本就有与世间融为一体之意,练剑、做人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人剑合一!作文、作人也是这样,只有人文合一,才能写出真正有境界的作品!
当秦始皇的那一滴眼泪流出,我的心灵有种震动,谁最懂自己?!我们是否又懂自己几分呢!在红枫叶林里,两个女人的决斗,其实是情感的决斗,爱与恨的决斗!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关键的是爱已灼伤!
这是一个缺乏英雄的时代,英雄已经没有了“雄心”,胸怀“天下”二字,所谓的国愁家恨,个人恩怨都是那么渺小。在这个简单的“天下”二字里,却蕴藏了广博的内涵,主角在情节中感悟了半天,还是慢吞吞地一咏三叹式的娓娓道来。数字时代的新人类、新新人类们随着鼠标的轻轻点击,刷新的思绪,虚拟的遐想,恐怕难以吸取经典中的精华。然而,电影《英雄》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古典的空间和符号,让我们飞扬思绪,回味无穷。
走出影院,已是寒风梭梭的傍晚,夕阳如血,我独自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心中想洒一杯浊酒,敬给《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