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至善之极即回归天性的好生之德中

标签:
其他 |
分类: 语聊简答 |
有心:关于埋儿奉母的问题
老师,安好!24孝中有埋儿奉母,如果没有挖到一坛黄金,郭某真的把儿子埋了,从天道的角度如何看待这问题?某景区摆着24孝石雕,路人把埋儿奉母雕像铲了,可见当今世人是不认同此孝的。拜谢老师!
(郭巨,晋代河南林县人,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答:埋儿奉母的故事是将天道人格化的一种描述,从天道的角度看应该给予郭巨一个说法和安排,既不能将郭巨的儿子埋掉又不能让他们一家因荒年而食不果腹,于是天道就用她最神奇的这种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今世人的生活丰衣足食,是没办法理解饿殍遍野那个时代百姓心理的,也忘记了有“太上”的存在故轻而侮之,更不会去思量当下的幸福生活与天道的真正关系。有埋儿奉母这种孝心不容易,所以对郭巨之孝不认同是人性,认同了即存有天性了,因为天无绝人之路,天道有其大义不可违,人性至善之极即回归天性的好生之德中,所以只有修天性才能得以全,全来自于公,公道即无母则无己,无己则无子,故逆心而动则合于天心。
2014年8月23日《悟真篇》第8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