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讨

(2023-12-17 21:05:26)
标签:

其他

分类: 语聊简答
探讨

空行:

道家法脉传承至今,由于是隐传,由现今的老师整理出的参考材料中,有许多的说法不一的地方,具体中还有很多混乱的地方,

答:这个不能称之为混乱,只能说道法自然,万紫千红。

似乎与古来道脉还有很多衔接不上。

答:道脉不是道门,这里所讲的衔接即是门阀的递次,传承的明晰,故谓之门而非脉也。一进入门即入有形了,道能以有形辟之否?

客观来讲,有精华部分,也夹杂有不少糟粕。不能尽述,试就列举几部分,只为探讨求证,希望能引起有心人重视并且能够进行研究。

第一个问题,对于生命诞生时两套遗传系统的形成时点与方式。

一直以来我对于现在看见的传承中普遍认可所讲的结论持怀疑。这个问题的差别很大,现今的讲法与古本讲法有出入,与佛法中叙述的生命形成过程亦有较大出入。

《玉真通解》中讲“元性是在人离开母亲的腹中以后的七十二小时左右才由虚空(多维空间经太极球的乾端)通过人的天门(百会穴)进入婴儿体内的。元性初生于乾阳,但是它一进入体内就象任何物质在进入太极球以后要分成阴阳两部分对称运转一样,元性也分解成阴阳两种物质潜入到人体内的有关藏器中,支持人的无形生命与可见的有形质生命相对应,使人成为阴阳完备的整体。元性进入体内以后分解成为阴阳两种物质分居于两处支持生命的隐态活动。其阳性的称之为元精,元精进入肾脏而主命,成为人的先天之本,肾属水,所以得到阳性的元精。”

熊春锦老师的前期著作中也有类似这个时点的讲法,即现今道家明师统一认定性体系统是在胎儿从母腹中出来后的时点从高维时空进入人体的。但在《道医学》中只笼统讲一点灵光“它随着生命的降临而入体”。

而《三丰大道论》中讲“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时,一片灵光,投于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答:阴动为先,关键是推动它的到底是谁?

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处,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

答:物质与精神不是那么容易统一起来的,否则人就一蹴而就地得道了。物质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的思想结论要想将此规律全盘掌握就要反复实践。而不能迷信于前人的定论。定论不定缘于道性的无穷。如试管婴儿就是规律而非臆测。

实际上三丰祖师这个详细的描述与佛法中莲花生大士讲生命形成的过程是如出无二的。佛法中讲莲师曾亲自详细的细细历观这一过程(没见描述)。这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过程与佛法中讲由觉性动摇而陆续生四大的过程顺序很相似。

答:矛盾在于人的元性是后来进入的还是孕前就进入的?细胞分裂的无意识性是规律,只要合于条件胚胎就会发育成生命,这与灵光的进入与否并无直接联系,因为灵光是无极的,它本来就分布在万物之中,每个物体中都有其存在,这称之为生命的信息。无极兼容太极,太极兼容两仪,无在有中,有亦在无中。本不存在进与不进之说。但是说到元性这个整体概念,它代表的是个性遗传依托于天地之气的过渡态。这里的天地之气也包括了社会性的人类所形成的人寰之灵场在内。

依三丰祖师同佛法中如出一辙的描述,这个“一片灵光”的讲法和佛法中阴身的状态描述是一样的,受阳动阴亦动———实际上就是男女动情之时,这个时点描述的是很精确的,阳动阴亦动,心意已动了但实质的动作还刚刚准备开始时就已经来到了,佛法中描述中阴身因自身习性所致受男女情动而牵引进入母体穿过阴道进入子宫,与受生时看见的宫殿与光这个过程相同,然后“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实际上描述的就是男女父母具体交媾的过程,受精后的孕育过程,

答:这一点是提问者的猜度,不是作者的原意。

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非常形象而详细,然后“十月形全,脱离母腹”。与佛法所揭示的过程是非常准确无二无别的。

答:元性是指一,在进入一个物质生命时它一定会受制于该生命之规律的,所以它会一分为二。这里多了一个中阴身的概念,中阴身与元性并非一个概念,所以不能随意混淆,否则自己的结论就无法立足了。形而上的存在是离开臆度而变化的,形而下的存在是有严格的自然规则的,上下间是阴阳之关系,言语对形而上存在多过的结论必然会被规律性的存在推翻。试管婴儿的存在就证明在形而下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了精神的形态。

那么可以说,现今很多道家老师统一的说法实际上是与古始相谬误的,同样也是与佛法相谬误的。这个问题不知是没有注意而忽视还是别的其他什么原因。

答:修道法于阴阳而非法于古始之说。

总之我为什么对这一问题会放在第一个问题,因为在实际的修证过程中,如果的的确确是真实的修证,这一问题是不可能虚无化的推想的。

答:佛家并没有明讲生存着的人对存在的客观作用及意识场的生化之玄机。也没有讲人与天地间的主动关系而只是讲到被动的苦、寂、灭、道,此四谛讲的是一个认识入道的过程,反过程的道、化、玄、元必然是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

再者在人体性命修证的过程中,很多宿疾的形成过程也是与这个有重要关系的,当今社会的很多先天性疾病或者遗传性疾病的形成过程,想要找到真实的具体原因,如果这个过程谬误则会产生更多的误导。

答:遗传疾病的原因是物质作为基础因素的,婴儿德厚,遗传缺陷为德所持故不显,一旦成长出后天的精神与元因相激,此缺陷也就凸显出来了。所以不能单纯强调精神作用,还要注意物质的遗传是可能通过德性的积累进行修改的。

按前者所讲的受生过程,性体是脱离母腹后才进入的,那么进入前的胎儿就只是一个没有性体的会呼吸的肉体,如果因这种理论,那么诸如新生儿的先天性疾病就是和自己的历史本因是无关的,

答:难道与历史本因无关就与后天的遗传无关吗?人又不是被父母设计出的一台完美机器,要不然,天下之父母没有谁不想将自己的孩子造化成完美之天才的。

而是纯由父母的遗传造成,或者说只是与父母有关的。如果是这样的,显然因果律就要重新被改写了。

答:因果律是形而上的表达,形而下的再现。如果没有肉体的物质缺陷,单纯靠历史本因能造成先天疾病吗?历史本因相对于人的肉体来说只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如何在其父母交媾时就即时进入到母体中?是它自己推动自己?还是由它形成遗传缺陷?它自己推动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中阴态”。是它造成遗传缺陷?那为何老子说其德厚?且遗传物质的缺陷一传多代,只要吻合于规律就会显现出来,如近亲通婚等。因此,推动因素是存在的,那就是道。历史本因也是有作用的,但只是被动接受吸引而生化出的过程。

现今社会上的道家传承老师是有谬误的。

答:学佛修道,最忌的就是说人家的话证人家的真,如果不能想自己的说自己的修自己的证自己的而自成一体,显一家说之,自圆其说,逻辑与非逻辑的两面就很难统一成一个系统。这里曾经有三个基本原理是强调又强调的:同一性原理,集约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修道学佛都发生在有人身存在的现实中,如果你不打算给自己留下一条出路,那你就将话说定,那只有做形而下之学问才有意义,因为对形而上的存在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者见道,唯道集虚,所以我们以不确定性原理束之为一家之说。而不能将佛家道家的古论中涉及形而上的一面牵强附会地扯到一起臆度为正。三丰祖师说的没错,莲花生大师也证过了他的想法,我们自己又该如何证得自己的无缺呢?大成若缺是由何而提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结论是已经下过了,那是论者自己的实践经历才能一反古论而不失一,这是一种信号,并不是想让人们接受什么,肯定什么,道是人们应该接受的,人们接受得了吗?道也是人们应该肯定的,人们又是如何的在肯定道呢?

第二个问题,对于性体系统修证顺序的描述,《玉真通解》中讲是由元神到圣神、再到玉神,能量层级逐次递进的,而《道医学》中讲是由元神到玉神再到圣神,而圣神性体是“三种培生系统中最高级的一位性体”。这两种讲法中明显是不同的。再者,《玉真通解》中将民间称之为“鬼”的信息认为是非正常死亡后遗留于太极球内的元神,这种讲法过于模糊而且笼统,基本上是很粗浅的。客观的讲,我个人认为,《道医学》中将生命信息体系统则分的非常详细而微观,他的形成、各种的属性等等与人体系统粘贴的非常形象具体,体系很完整,三魂七魄系统与人体生命系统的关系讲的很细,也是通透的。我个人认为这个体系的阐述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微观修证过程有很大的帮助,佛法修证亦同样是可以借鉴这个道理的,其中对三魂七魄在生命结束时和结束后的活动的揭示实际上是比较的契合的。

《道医学》有它的价值所在,对修证系统是有贡献的。
相比而言客观的讲,《玉真通解》在这方面讲的过于笼统而简单。
但是这两种不同的道家修证顺序,或许只是名相上的差别,但是终究反映的意思还是有差别的。

答:中国的名实之论争由来已久,“非常详细而微观,” “非常形象具体,” “非常有价值的,”提问者用三个“非常”来肯定一个存在的名实契合,试问,在未有人之前这些观念存在吗?如果存在,何谓证得真如?如果不存在,名相能够唯一吗?由此看来,修行中佛、道的一些概念是不能乱串一气的,自己没有实证过的理念即一味肯定地说两者“契合”,且言对微观修证过程有很大的帮助,那真如之性岂不是可以通过有为法证得?佛学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般寂静先需了了分明才能言修佛,否则会怡笑方家。

第三个问题,我始终认为《道德经》同样也是一部破执的经典。他其中讲的无实际上就是佛法中的空性,实际上是本来空性之后下一步见到如来藏性,这个意义是一样的。《道德经》中有多处有“无”这个字,就足以充分说明他是一部破执为要的著作。但是现今传承的老师们的讲法论著中过于讲“有”,如《玉真通解》中讲宇宙中有十位真神等等,这样的讲法实际上是着相的。如果老子、真神这些具体的形像就是究竟源头的话,那么讲“觉”、“自性”还有何用?成道的关键之中究竟孰轻孰重?这是着相的讲法,是与《道德经》本义不同的。这和信奉上帝者以为上帝就是一个具体的人的形象的这种认识性质实际上是一样的。并非是其本义。

答:此处讲着相是不正确很对,那么将三魂七魄分析得“非常详细而微观,” “非常形象具体,” “非常有价值的,”算不算着相的说法?如果不算着相,觉自性真如何言三魂七魄?如果算着相,言者的轻、重之究竟缘何自悖?《玉真通解》中只言有真神并未说真神就是究竟源头,不知为何将其与“觉得自性”的修行混为一谈?可见,一个正确的立论是很难的,难在人们习惯于断章取义而不习惯于系统观察和自证问题上。在宗教中,人们将上帝人格化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庸讵知天之非人乎?人之非天乎?”

如不破执,讲一切法实际上到头都是无用的。

大乘佛法中我执执我才是极重罪,从此可见破执不是一般的重要。所以《道德经》中第一章就讲有无的实质与关系,实质上与佛法中空有不二的意义是相同的。

太极图中所展示的这种阴阳的关系,似乎直观上去是一种内外的关系,中间有一条线的界限,实际上只是一种形象,而实质上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更形象的说就好比石头渗满了水一样,是“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在实质上并不是一组对立概念,但是这个简单的形象造成了一种对立的描绘。古人所讲的这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倒真的成了一个有相的界限了,实际上是没有这个界限的,很多有相的界限实际上就是从表述的方式上产生的,并不需要所谓的突破。所以这种所谓的内外关系,不是平面图中的内外关系。性体和命体的关系就是一组最形象的内外关系。

玄德并不玄,其实就是“本来”。它是不因逻辑成立的。只是本心显现。所以无法用概念评判它。

现在的讲法名相概念的东西太多,很难用这种后天的名相表述准确原本的意义。

答:讲法的名相只是一种方便的创造,与事物的本质并无妨碍,所以我们也不用只选一种说法而非其它。但如果执于一种名相而斥其余那就是更严重的着相了。如太极图与阴阳的实际运用不同一样,太极图之用是形名,而阴阳之用为因名,用太极图是为了形象地比喻,用阴阳是为了说明原因。如女为阴男为阳,说“阴阳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那能够说男人是女人,女人即男人吗?对立是存在的,统一也是必然的,否则我们都来不到这个世间了。既然我们知道“界限只是因为表述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我们又哪能去指责人家的说法是错误的“我执”,而言自己的说法一定是高明的呢?

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学习佛法然后直接引入道家的修证气脉窍诀方法就行了,想办法进行圆融的结合,而中间所谓解说再解说的过程完全可以略去,直接将两部分结合就行了。这中间因为有相文字表述的变迁,表述出来的谬误实在太多。

答:与其这样去学佛还不如象六祖惠能那样一字不识地来得干净,证得自真。佛家的理法是好的,可惜被一些人错会了意思,将内求不二的法门非要扯上“修证气脉窍诀”的有为之举,不但会遗笑方家还会因知见非正而后患无穷。

话说回来,自从吾立言以来,还是初闻此尖锐的问题,对“空行”朋友的坦诚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赞尝!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是“云雾草庄”的基本意旨,见此文者勿以为止,诚望不吝指陈是幸!

2010年10月20日语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