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有精力身体力行地行道积德该是多好的一种归属

(2023-10-11 22:01:47)
标签:

其他

分类: 语聊简答
能有精力身体力行地行道积德该是多好的一种归属

翱翔天地父亲起死回生的奇妙经历

20150206,请了一位精通中医的武夷山道长来为我78岁老父亲看病,傍晚到达,当晚道长见了我父亲,聊了聊病情,道长说晚上有的体征看不清等明天白天再看看。然而凌晨4时左右父亲叫我,他全身疼痛难过而烦燥呻吟无法入睡。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我按揉他的身体,安慰他,用手机放了琼英卓玛吟唱的《大悲咒》,再引导他存想自己躺大海上有一个小孩拿着一朵白莲,这是我第一次引导父亲做存想,也是第一次播放佛教音乐给他听。他是一个坚决的无神论者,曾说他死后不要给他烧香烧纸不信佛。我也不知他有没有按我的引导话语去存想,但似乎大悲咒音乐让他安静了一点。终于天亮了,再把道长请来,先做了薏米包加热后对腰部进行热敷,另再开方购药煎汤,但看老爸安静睡着了,呼吸平顺,就想让他好好睡一下等醒了再给他喂药,中午时分他还在睡,就想叫醒他喝药,此时发现虽有呼吸却叫不醒了。休克了!道长给我两个选择:1、打120;2、大剂量附子汤灌进去。我打了120。(在世俗观念中急重病还是要去合法的规范西医医院,说白了现代西医医院治死人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但如果中医急救失败就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了,将会受到责难与内疚,这也是中医在现代西化的医疗体制与观念下的悲哀。)

经ICU病房抢救后第二天恢复了意识,但不能言语,第三天开始能言语了就给我们讲他看到的一些东西:

1、他看到了自己,还有护士,我在他旁边走来走去。我姐很惊讶怎么能看到自己,问看到在哪里。老爸说看到自己在家里,拿着双白筷子在吃东西。

答:拿白筷子进食:“红”与“白”是文化对喜悲的分类之一。筷子:竹密在上谓之蔽,快慢由心谓之拘,“蔽不新成”谓之积德。

2、他提出要转医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里不安全,他看到有一个穿绿衣服的人鬼鬼祟祟的,另有一个穿黑衣的保安,身材高大,因为有保安在,那个绿衣人不敢动,护士进来时那个绿衣人就坐在门口,又来了一个有胡子的人是来帮绿衣人的。

答:绿:为青为东方之生机。:为北方水是人生之依存,年长此依存固矣。有胡子的人帮绿衣人:古道助人之生机还得人自省人自己的观念之无常,这事到了宗教那里就是另一种解释了,不亦悲乎?鬼鬼祟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人总是以自己的需要为善与妖的标准。

3、我姐走到老爸床边,他说有一个人钻进旁边那个病人被子里去了,你一走过来那个人掀开被子就跑出去了。

答:一天多的意识丧失使人能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了东西,这些东西也不一定是真性的,只是为了调节人的意识向着“极左”的反面运动,这也是唯道至善的一个证明。什么才是真的?真不好说,趁年轻多积德真是人生至大的一件快事。

4、他这样描述一个场景:这边两个保安,那边两个保安,那个人跑不掉了。

答:保安:保得一时的平安,能得永久的平安吗?“那个人”是“我”看见的,“那个人”看得见“我”吗?“那个人”跑不掉,“我”之必然殁落又安能逃避?

5、他叫我把电视关了,我说现在在医院没有电视啊。他说:哦,我看到一些德国兵在抓中国人。还说:人太多了分不清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我安慰他,用手机播放佛家吟唱阿弥陀佛、大悲咒、大明咒的音乐给他听,听着听着他问我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吗?我说不是。他说他看到阿弥陀佛抱着一朵莲花上面还有一个小孩。

答:没电视却让关电视:意识已经被架空了,对当下的阴阳还不可能一下明白。看到德国兵抓中国人:白日如梦,阴虚之兆。德兵抓人是暗示人之不德必然会由天道收回其灵性。阿弥陀佛抱莲花,上有一小孩:佛教的宗旨在普通人的潜意识中也是抱有清静心对待自然的创造与生化。

让我感慨的是,我原以为他是一个性格偏执顽固了一辈子不可能走向觉悟的老头,而现在突然就这样变了,一下子毫无障碍地接受了佛道的思想理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你现在信佛了?相信佛的存在了?他说:在睡觉的时候可以看到天上许多的星星还有莲花、大海,要一直去想却想不出来。我说:你放松什么都不要想,排除杂念。他说:就想天想地了。以上请厚音老师解析一下,后续我再如何引导他?

答:偏执与顽固:那是人生的假象,真象也不是宗教般的描述,“想天想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偏执就是孤阴寡阳,修炼实际上就是知阴阳图平衡,老年人即使想天想地那也只是潜意识生发出的渴求,能有精力身体力行地行道积德该是多好的一种归属。

2015年3月14日《悟真篇》第104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