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道根在何处?不在路漫漫的远方,就在瞬间易逝的一念之善中

标签:
其他 |
分类: 语聊简答 |
时间:2014年11月15日星期六语聊——悟真篇第91讲
提问人:和谐
问题内容:
1、关于情绪调控怎么办?
老师,我最近情绪很不稳定,之前看过一些佛家的经典,说人不能发脾气,发了会有因果,但是我发现人不把自己的七情六欲转化出来就会压抑成疾,但是一旦发出来自己又会觉得这样不喜欢自己这样的行为,请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的调控自己的情绪?
答:“情绪很不稳定”,既然不稳定,不去寻找不稳定的根源却来谈稳定的方法,这个就称之为“弃本求末”。有情绪是人正常的状态,没有情绪那倒真是个反常状态了。同时,有情绪时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什么情绪都没有了,表面上看深沉无比,实际上却将本应该存在的东西带到了自己处理不了的角度,化成了祸害生命的一种潜流。所以,浮在水面的垃圾容易处理,表于现实的情绪就好转化,只不过有个告诫是一定要记住的“知止不殆”,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有个方法是可取的那就是走向自己的反面,不论事情的结果如何有个原则是一定要谨守的“不要伤害他人也不要伤害自己”。
2、请问老师怎么释放情绪?
老师,我觉得我自己之前压抑自己的各种情感,不敢释放,把自己禁锢住,善的恶的都禁锢了,所以便开始摧毁自己,精神崩溃,差点自杀。后来我试着包容所做的一切,去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释放。但是发现里面有善有恶,善的是爱,帮助别人 等等,恶的是杀伐 、淫欲、不平,我快看不去了,但不释放又不行,还要继续释放吗?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释放,要故意去释放吗?我指的释放不是指去妓院什么的?是心灵上的接纳和释放 。请问怎么样才能清净归根?
答:既然明白了“善的是爱,是帮助别人”就不要停止在善的路上的细小的心情与努力,小愿有了就去完成才有大愿的迸发而形成永久不灭的大志。这样,生命的未来就有了“长生久视”的基础了。
时间: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语聊——悟真篇第90讲
提问人:和谐
问题内容:“我几年前拜过一个师傅,入门的条件就是徒弟要能吃苦,…甚至被要求去做一些十分苛刻和古怪的事情,…强行被要求去做,是谓磨心,最后很多弟子都入魔了。还有一句话,就是徒弟要能舍,舍钱财舍美女,甚至舍妻子,舍给谁给。……几年走下来都没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舍,直到有一天内心有了爱才晓得舍是自然的,就好像为家人做饭时的感觉也是自然的,突然见到小动物生起爱心也是自然的,帮助别人也是自然的,而不是为了强行积什么功德,或是去做一个什么行为证明自己是个修行人。”
答:“吃苦”与“舍”本来没有错,而且是修炼中必须去实践的平常内容,但是经过“引导者”的渲染与强化,这两点都会成为修炼者执着的基础行为,不但对德的积累丝毫无益,想反还会带来损德败道的结果。因此,明白了施放要放到善的事情中,需要我们无论心中还是环境中有何障碍都要将利与天下利与众生当作事业来做,这个可以称之为积“善业”,先有善业的观念后有善业的丰硕成果,义无反顾,百折不桡地做善业就是在建立生命中积极引导能力,让生命的平衡成为恒久不变的事实。
你“快看不下去了”?你为何不去做呢?当然,是朝你看不下去的那些东西的反面做下去。坏的东西你看不下去了,说明你内心世界还有好的东西存在。朝着坏的方向“释放”下去称之为堕落,明白了朴素的爱是怎么回事,朝着每一个善念的缘起处走下去,并且要果敢,就称之为德善。“清净归根”?道根在何处?不在路漫漫的远方,就在瞬间易逝的一念之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