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宋遗韵在西泠
(2012-05-22 09:36:01)
标签:
谈艺篆刻文化 |
唐宋遗韵在西泠
http://s10/small/5f4aca5fhc096958f67f9&690
题记:
http://s1/small/5f4aca5fhc0963aa9a280&690
微风,细雨,过西湖。
湖畔建筑精巧、绿树簇拥的唐云艺术馆正开门迎客,落户在这里的“名人大讲堂”今天又开讲了,本期的主题是“西泠印社的名人逸事”,主办方邀请了我来主讲。作为西泠印社社中一员,我从印社的历史讲起……
http://s13/middle/5f4aca5fhc09648b8212c&690
唐宋时期,近六个半世纪中,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文化艺术达到了古代历史上的高峰。宋人搜集金石成为风尚,人云:“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出现了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等杰出的金石学家。
http://s16/middle/5f4aca5fhc0967d56254f&690
清中叶,金石学渐渐复兴,浙派崛起印坛。“一代西泠开浙派,印人翘首仰龙泓。”二十世纪初,一批不慕浮名、不恋仕途的江南士大夫聚集于武林,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大旗下,结社西泠。
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成为印社首任社长,后继者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先生,风雨百年,“名家之社”影响遍及海内外。这是西泠印社内名闻遐迩的华严经塔,高耸入云,庄严挺拔。
http://s10/middle/5f4aca5fhc0968172af99&690
西泠印社当得起名山名师名社之誉,名山,指的是孤山,虽不高,但名闻遐迩,足可当得起“名山”一称。拾级而上,来到这山环水抱、清幽静寂的西泠印社,一份敬仰之心从心头油然而生。“印传东汉今犹昔,社结西泠印久且长”,镌刻在石门上的联语传达出这些苦心孤诣创办印社的江南士大夫文人的生命理想。印社之内,移步换景,处处皆是人文胜景。巍巍高塔耸入云霄,展示出一派秀挺之态。从湖上吹来的清风吹拂着观者的脸,令人心旷神怡‥……
http://s1/middle/5f4aca5fhc09652b64400&690
名师,指的是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诸名师;名社,指的是誉满海内外的这家印社,被人誉为“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在中国书画印学界,向以加入西泠印社为荣,现有海内外社员约350余人,可谓集聚了天下篆刻艺术界的精英。
http://s14/middle/5f4aca5fhc09654e62f7d&690
1983年起,赵朴初先生担任社长一直到2000年,西泠印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他关心帮助《西泠艺丛》复刊,捐资鼎力相助。在他的全力支持下,1997年,中国印学博物馆在孤山建立。
•
•
•
•
•
http://s4/bmiddle/5f4aca5fhc096af3f8e63&690
2002年10月起,启功先生担任第六任社长。启功先生与沙孟海、赵朴初先生交往密切。2002年起,他担任社长。历史步入新的世纪,西泠印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引领印风,与时俱进。
2011年12月,饶宗颐先生担任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广东潮州人,长期定居香港,1917年生,今年已95岁, 至今已出版著作八十余种,发表论文五百多篇。1962年,法国法兰西学院因饶宗颐在甲骨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授予他“汉学儒莲奖”。饶宗颐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开风气的宗师。
http://s9/middle/5f4aca5fhc09687b9cfb8&690
步入西泠印社,随处都有名家的足迹,足以使人对印学前贤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观瞻之情。印社提出的“研究专精学术,坐得住象牙之塔;推广高端印学,走得进千家万户”发展思路富有人文精神与前瞻意识,体现出西泠印社高人一着的学识。
http://s11/middle/5f4aca5fhc09689bff4aa&690
从1904年创立之日算起,西泠印社至今已有108年历史了。这不能不使人想起百余年前创办这家印社的这个江南士大夫群体来。晚清末期,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在列强欺凌、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传统社会形态经受着艰难而痛苦的转型。以吴隐等“四君子”与吴昌硕为首的文人士大夫同仁持着传承书画印艺、保存中华国粹的理念,无私地捐献私产,舍一己之私而成国家之重,在西子湖畔孤山创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印学社团。他们以高远的文化理想,为印社确立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汇聚了近现代海内外大批印学精英人才。
http://s4/middle/5f4aca5fhc0968b6ada13&690
比较于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各类社团,西泠印社确是一个少有的和谐、稳定发展的同人社团。论其和谐,同人之间对于社长一职互相谦让,最后把海上名家吴昌硕先生邀请到了这一职位上。吴昌硕先生还以“一耕夫来自田间,社何敢长”自谦。朋友试想,在这样一个君子坦诚相见的团体内,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呢?前四任社长都是浙江人,后三任社长都是把杭州视为第二故乡,把西泠印社看做精神家园的巨匠大师。他们作出的显著业绩,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论其稳定,近一百来年间,国内的学术与艺术团体生生灭灭,何记其数!而偏居东南的西泠印社却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一个印学研究中心,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天地。
http://s3/middle/5f4aca5fhc0968cc860b2&690
每次从孤山脚下路过,都会有一阵心潮从心底泛起,我想,孤山,名社,以及无数位名师大家,会鞭策与激励我这样的后学,今生一直在这一条求艺的道路上不倦地走下去,走下去‥‥‥
http://s9/middle/5f4aca5fhc0968e182138&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