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2012-03-24 13:25:29)
标签:

游记

绘画赏析

文化

浮玉山的春昼

http://s13/small/5f4aca5fhbbf6aa3586dc&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这一座秀美葱郁的青山,大凡本地人都是叫做桐君山的,我却爱把它称作浮玉山。山,紧挨着富春江,隔江可远观桐庐县。因为襄助桐庐县父老编审多达一百五十余万字的《桐庐县志》,从去年以来,桐庐的好友数次邀请我游览桐庐钓台与桐君山,盛情难却,所以,乘着春天悄悄到临富春江的时日里,我乘兴来这朝思暮想的浮玉山作一次春日之旅了。

http://s5/middle/5f4aca5fhbbf6651d75b4&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这“浮玉山”名称,我是翻阅古画时留下印象的,几位历史上画名极盛的画家都画过《浮玉山图》,元代大画家钱选的《浮玉山图》精美至极,让我击节叹赏,脑海中深深刻下了“浮玉山”这个名称。当画卷上的浮玉山与实景里的桐君山细节一一契合之时,我就只称这座名山为“浮玉山”了。

http://s4/middle/5f4aca5fhbbf66b1e3723&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山之幽美,春天为最。春天里的浮玉山,恰似一幅天然的妙画。山的清,水的绿,田野的旷远,天空的清朗,每每让人应接不暇。如果你拣选一处山亭歇一歇下来,亭子的四周铺满了短短的碧草,草色之青翠嫩绿,与树梢枝头的黄叶芽相映生趣,展示出大千世界的无限生意来,真能让人揽景会心,高朗其怀,探得真趣。我坐在山亭里,极目四野,有水,有山,有溪滩,有平畴,高低起伏,绵延不绝。我想到,画山水者,大都是由水畔起山,山脚带水,组合成一幅风景画。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是完全印证了山水画家们的创作是遵循了自然的规律而行的。两水交带,一峰突兀,恰如翠玉浮水。

http://s2/middle/5f4aca5fhbbf66c9e7f01&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山上植被极佳,林木茂盛,松竹摇曳,古木作声,那样的秀,那样的翠,真的只有“浮玉山”这样极富质感的名称才配得上此处山景之旖旎佳美了。唐朝士子吴融,有诗赞曰:“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忽然忆起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的话,他说:“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颐养天年,那还要什么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下图为叶浅予先生创作的《富春山居新图》画作的局部。

http://s13/middle/5f4aca5fhbbf6ad4af81c&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浮玉山有桐君祠

是这座名山的一处古迹。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游客闲者来此观瞻我国中药之祖桐君。转过祠堂,旁边有一口大钟,大钟旁边悬挂一根圆木。我用力地撞了数下,钟声很清越,回响悠然,传得远远的,飘过江面去,不知是否会传入桐庐的深巷里去步出桐君祠,步下几十级石阶,转出院门,便是一尊花岗岩雕塑的人像,塑像旁边有一处豪宅,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圈着,院门的门楣上题着五个大字,哦,这儿是画家叶浅予故居。叶浅予对富春山水始终怀着一腔浓郁的乡情。他年年都要回桐君山长住,从事写生、绘画和写作。1982年,他完成这幅以《富春山居新图》题名的山水画巨构。下图为叶浅予先生与王人美的一幅珍贵生活照。

http://s9/bmiddle/5f4aca5fhbbf69036f348&690   浮玉山的春昼" />

作为富春江畔出生、成长的画家,叶浅予自小就敬仰一代丹青巨匠黄公望,仰慕他的高超画艺,他心慕手追那幅巨作《富春山居图》,化费毕生的心血汗水,绘成了令绘画界震惊的巨幅山水画富春山居新图》,宽为95厘米,长达32米,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足足长了近5倍。有识见的评论家评论说:“叶浅予是在用自己的心灵体味富春江和这个世界的,我想,他是出于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将家乡融入自己脑子后,画出来的是自己梦境中的东西。”

http://s6/middle/5f4aca5fhbbf6748db6e5&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前有六百年前的一代大师黄公望的名作,后有二十世纪一代名手叶浅予的继承创新之作,到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界的时候,又有一幅集纳了更多画家心血的《新富春山居图》问世。这幅画作由擅长北派山水画技法的辽宁籍画师宋雨桂主笔,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著名画家王明明等参与绘画,还有大陆、台湾的五十余位画家也参加了创作。这幅长卷《新富春山居图》长66米,气势不凡,色墨交辉,非常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富春江沿岸河山新貌的丰饶多姿,体现出画家们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创作精神。在长卷整体的散点透视中,局部采取焦点透视,也适应了当代人的视觉经验,增加了现场感。在当代宏观叙事的山水画作品中,是极为突出的。

http://s4/middle/5f4aca5fhbbf67b5585b3&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步出叶浅予故居,我再登浮玉山,远眺狭长的桐庐县城,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春昼,一代文豪郁达夫登攀浮玉山,他亲眼观察到的桐庐县城是“大约有三里路长,三千多烟灶,一二万居民,地在富春江西北岸,从前是皖浙交通的要道,现在杭江铁路一开,似乎没有一二十年前的繁华热闹了”(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而如今,眼前的县城分明是一个处处通衢的中等规模的城市了。星转斗移,时移世变,但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江天之景依然没变,黄公望笔下的那条蜿蜒流淌的清江之水也没变,它们汩汩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笔底腕间。

http://s14/middle/5f4aca5fhbbf67f3c06ed&690   浮玉山的春昼" TITLE="(原创)    浮玉山的春昼"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