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2011-08-15 17:12:11)
标签:

绘画赏析

文化

寄情翰墨入佳境

http://s6/small/5f4aca5fhaa87ad0426b5&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昆明湖畔的柳浪庄古时又名六郎庄,总会使人疑心与一段往日的历史有关。乾隆皇帝游玩京城,曾有诗描绘柳浪庄风景,诗曰:“垂柳依依村舍寒,新苗漠漠水田稠。”柳浪庄旧日曾是荷塘棋布,稻畦千顷,房前屋后遍植杨柳的风景绝美之地,因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绘画名师田世光先生画中落款大多是“写于昆明湖畔柳浪庄上”10字。从柳浪庄前行,可去另一处风景佳胜地颐和园,游人经过柳浪庄,入目美景总是会带来勃郁难遏的诗兴画情,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田世光先生总是喜爱宅居于家乡的旧宅里,息影田园,挥动他的那支如橼之笔了。

http://s6/middle/5f4aca5fh7773f7d7c545&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田世光的先祖于清初逃荒来京,选择居住于这个叫六郎庄的地方。19161027日,田世光出生于庄中一户农民家中。田家的祖居是一座古老的庭院,房顶上铺着瓦当滴子,两进的院落,门口原有影壁和上马石。至田世光先生孙辈已有六世居住此庄,故先生自题画室曰:“六世老居”。

http://s1/middle/5f4aca5fhaa87afcbb290&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1933年,田世光已经17岁了,他喜爱绘画,在舅舅的资助下,考入了北平私立京华美术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荣幸遇上了三位名师:教授书法篆刻的于非先生,教授山水画的吴镜汀先生,教授花鸟画的赵梦朱先生。赵梦朱先生专攻工笔花鸟画,是田世光学习花鸟画的启蒙老师,为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田世光虚心学习,对老师的教导洗耳静听,深得赵先生赏识。

http://s5/middle/5f4aca5fhaa87b1643524&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田世光刻苦学习工笔没骨花鸟,那时他常到故宫参观古画。观赏之余,他对古代双勾重彩花鸟画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国的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略晚于山水画,它发展于盛唐、五代,迄宋、元之际达到高峰。至晚清咸丰、同治年间渐成绝响。田世光立志潜心研究古典技法,接续宋元双勾重彩花鸟画传统。他先后临摹过五代两宋黄荃、黄居崔白徐熙徐祟嗣等名家的画作。一笔一划,精工细致,一丝不苟,这让他养成了终身勤谨绘画、敬畏笔墨的品性。

http://s1/middle/5f4aca5fhaa87b2c74590&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七七事变前夕,故宫三大殿古物陈列所所长钱桐牵头成立了国画研究馆,招收当时各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田世光于1937年从京华美术学校毕业后,考入了古物陈列所,作了研究员,古物所存有故宫、热河行宫及颐和园收藏的历代画作,由工友每天上午将藏画取出,供他们观摩,下午复由工友点清封好,锁入库房加封保管。田世光十分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对馆中徐熙、黄荃两个画派的花鸟画名作苦心临摹,充分吸收徐黄两家之长。他在古物所的8年时间里,遍临历代名作,尽得宋元勾勒画派技法之精髓,逐步形成了色彩绚丽、笔墨细腻、造型生动,格调高古的独特风格。

http://s7/middle/5f4aca5fhaa87b62e3fb6&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抗战前夕,田世光有幸认识了张大千先生,1946年春,田世光正式拜在大风堂主张大千门下。拜师礼在颐和园长廊东头的养云轩举行,田世光向大千先生行了传统式样的三跪九叩的拜师礼。另一位工笔花鸟画名师俞致贞也是这个时间拜师到大风堂的。张大千先生就住在养云轩,因为离得近,田世光常去那里,为张先生理纸磨墨,聆听先生的教诲。大千先生留着一缕长髯,作画时袖子一挽,运腕提笔,笔墨到处酣畅淋漓,让人看着痛快。张大千常给学生讲解自己的作画心得,把刚从外面购得的古画张挂墙上,讲解作品的高下得失,诲人不倦。在张大千先生门下,田世光画艺取得长足进展。

http://s7/middle/5f4aca5fhaa87b8123256&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此后,田世光先生开始在国画研究馆和京华美专等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为了振兴国画艺术,1950年,田世光先生就和叶浅予先生等发起成立了“新中国画研究会”,这是北京解放后最早成立的群众美术团体,组织了大量的艺术创作展览活动,为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1955年,为了响应美国著名画家安东·里弗勒吉尔的建议:“全世界进步艺术家应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作出贡献”,田世光和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14位画坛名家合作,绘制创作了一幅彩墨国画《和平颂》。画长398厘米,高201厘米,展出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数十年间,他苦心孤诣,研究艺事,悉心向学生传授双勾重彩花鸟画技法,为濒临失传的传统技法得以普及发扬,作出了突出贡献。

http://s13/middle/5f4aca5fhaa87b9c640fc&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艺无止境,田世光先生以他勤奋不懈的生活态度,致力于双勾重彩花鸟画创作,为中国花鸟画艺术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工作。今天,当我们伫立于他的一幅幅精工细致、清远淡雅的画作之前,不能不感叹一位献身于艺坛的名家的高超画艺与永不湮灭的生命精神!

http://s11/middle/5f4aca5fhaa87bb2f4dea&690   寄情翰墨入佳境" TITLE="(原创)    寄情翰墨入佳境"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