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2011-03-09 15:19:17)
标签:

散文

鉴赏

文化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http://s9/small/5f4aca5fhe2c4c16d6d58&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琴为灵物,古人欣赏“琴心三叠道初成”的生命情怀与人生意境。自李白、王维,至苏东坡、秦观,风流倜傥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喜爱古琴,只是历经名家雅士之手的存世古琴已经非常稀少了!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一把古琴,竟出自足智多谋、彪炳历史的刘伯温之手,这里要叙述的就是这样一把绝品古琴的传奇经历。

刘基(131171日-1375416日),字伯温,丽水青田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于谋略,擅于兵法。他是明太祖的机密辅佐,襄助朱元璋完成帝业,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下图为刘基像。

http://s4/bmiddle/5f4aca5fh9e079dd70b43&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出身的权贵,刘伯温知书识礼,多才多艺,雅好音律艺术,这一把古琴上镌刻了12个字“大元至元五年,青田伯温氏置”,足见刘伯温对它的喜爱。刘伯温用过的这把古琴,在刘伯温身后,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岁月的变迁,在人世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一番传奇的经历。

就说说它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的经历吧。五十年代,著名学者蒋瑞藻的儿子蒋逸人在黄岩游历,一次他在九峰书院边上的一所道观里结识了一位须发斑白、气质不凡的道长,两人成为倾心相交的朋友和知己。道长名叫伍丘渊,他的学问才识远近闻名。当时道长居室墙上挂着一把七弦琴,青布为囊,琴面稍黑,形状古朴,令人动容。(见下图)


http://s12/middle/5f4aca5fh9e07a5f9578b&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这把古琴的内侧呈暗红色,上有毛笔书写的那十二个字。刘伯温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蒋逸人看后感到非常惊异,心想,如果此琴确是刘基所有或弹奏过的,那是一件珍宝呀!因此,蒋逸人向道长打探古琴的由来,道长没有多说,但肯定是刘基弹过的一把古琴。因觉与蒋逸人有缘,道长想把古琴赠送给蒋逸人。

蒋逸人深感古琴的价值非凡,他回杭州后,找到了浙江省文管会,见到了著名文博学家朱家济先生,告知了这一发现。过了半个月左右,朱家济先生告诉蒋逸人:“琴已特地派人去取来,并给了一点报酬。我们为此开了一个鉴定会,参加者一致认定此琴确实制作于元代,而且是刘基使用过的。现在我国有不少元代以前留下来的琴,但此琴是刘伯温这样的历史名人用过,琴孔内有他亲笔书写的十二个字,其价值就不是一般古琴可与之相提并论了。你为国家立下了一件不小的功劳,我代表省文管会向你致谢,此琴将在适当时机公开展出。”

http://s13/middle/5f4aca5fh9e07a484f32c&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其后,各种运动不断,这把古琴也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一样,蒋逸人再也没有看到此琴,他也忙于工作,没有再过问这件事。“国宝”古琴自此下落不明。

这把绝世古琴让81岁的耄耋老人牵挂了整整五十年,2007年,蒋逸人在《钱江晚报》上发表了《古琴轶闻》一文,叙述了自己亲历的古琴往事,希望知情人能帮他找到古琴的下落,了其毕生心愿,他写道:“我已年届八十,将不久于人世,重新找到这把下落不明的古琴,既不为名,也不为利,这是我大半辈子的一个悬念”。蒋逸人先生的《古琴轶闻》一文刊发后,引出了一位与此琴有过一段缘由的一位长者——郑崇升先生。

http://s13/bmiddle/5f4aca5fh7633f77a07ac&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郑崇升先生年轻时在黄岩当过道士,见识过伍丘渊道长,见过此琴。郑崇升老人告诉记者,这把古琴,当年被送到省文管会鉴定后,证实此琴为刘伯温所有,随后又把古琴还给了伍道长,古琴回到了黄岩,回到了道长手中,1966,道长辞世后,古琴被他的堂兄弟放在黄岩一寄售商店里寄卖,伍丘渊道长的徒弟章福庆道姑在街上发现有人叫卖这把古琴,认出是师父伍丘渊的琴后,赶到兄弟家借了500元钱,买回了这把古琴。郑崇升说:“当年有一位道姑,是道长的徒弟,也就是我的师伯。”道姑当即认出是师父的东西。为了不让师父的宝贝流落民间,道姑道姑章福庆家住路桥路北街道士岙村,她和丈夫丘方圆(诚斌道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把古琴。道姑辞世后,丘方圆毅然作出决定,把古琴送到当时中国最大的道观北京白云观去,他相信白云观能妥善地保管这把古琴。丘方圆回忆,二十多年前,他把古琴从浙江黄岩士岙村的道观里取出来,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把这把刘伯温用过的古琴送到了北京白云观,赶到北京百云观,捐出古琴……现在北京白云观的76岁的温岭道士徐信权告诉记者。他是当年捐琴的一名见证者。据介绍,自2000年白云观开始局部维修后,该古琴就没有展出过。1983年,年逾古稀的丘方圆重上北京白云观。在那里,他亲眼见到了古琴安静地躺在白云观的陈列室里,至此,他放心了。从此,他再也没去过北京。

2007年四月的北京,春风吹拂。刘伯温用过的那把古琴在一些热心读者和浙江记者的共同寻觅下,在世人视线中消失了数十年后,终于在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展露出芳姿。至此,许许多多关注这把古琴命运的市民心中石头落下了地,一件令杭州蒋逸人先生引为憾事的历史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http://s7/bmiddle/5f4aca5fh9e07adde9116&690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TITLE="(原创)    一把绝世古琴的传奇经历" />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把古琴自然受到众人瞩目。在追寻这把古琴下落的过程中,既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如曾在路桥文广新局办公室工作的吴启泉先生,也有像钱江晚报者金毅这样从事文化新闻报道的记者,挺身而出,打听消息,提供信息,为最终找到古琴下落出了大力。拨开阵阵迷雾,他们的热情相助,使这几位老人终于圆了牵挂半个多世纪的心事。

六百多年过去了,刘基早已成为历史名人,而他用过的这把古琴,却突然浮出历史,走进现代……呵呵,古人叹息的是“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如今,一把古琴,却让许多相识于不相识的人相聚到一起,这又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啊,啊,一把令人魂牵梦系的古琴,一把折射出历史光芒的古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