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2010-04-24 06:26:50)
标签:

散文

游记

杂谈

 

春水初落浮江来

http://s4/small/5f4aca5fx84eef0792da3&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车过成都平原的时候,我们错过了油菜花期,吝啬的大地已经收尽了最后一抹金黄色,阡陌纵横,油菜杆上已结下饱满的菜籽。一物将息一物方兴,美丽鲜艳的映山红开始展露笑容,山坡田间,丛丛簇簇,从锦官城一路陪伴我们到达眉山,被映山红点缀得花团锦簇的眉山是古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三苏祠及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巴山蜀水之行美不胜收,假如要我选择一处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文化胜迹,我想,我会放弃乐山大佛,放弃武侯祠,但我不会放弃眉山三苏祠!

http://s8/bmiddle/5f4aca5fx84eef96b8f27&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来是一所占地五亩左右的中式庭院,有来凤轩、启贤堂、瑞莲亭、木假山堂、碑亭、苏宅古井、洗砚池等遗迹、遗物。庭院内白墙黑瓦、碧水萦绕、树木扶疏、绿竹掩映、楼台烟雨、亭阁云霞、风静波平,雨晴山澹,户有清池之波声,家有古井之韵语,清幽彻骨,空翠扑肌,端的是孕奇育秀之风水佳地。

http://s9/bmiddle/5f4aca5fx84eefc5b7998&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从三苏祠的南大门入,大门是三檐歇山式屋顶,上镌刻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丰赡华美,门柱上的一幅对联语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十四字,高度概括了三苏祠的丰富内涵,典雅而又直白,令人回味。墙门之内,古榕数棵,绿荫森森。三苏祠的一切,显出迥异于别的祠堂的风雅蕴藉之气息来。旅人至此,无不生发出对这“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的欣羡与赞叹!

http://s13/bmiddle/5f4aca5fx84ef00fd8ebc&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三苏祠主体建筑由三进四合院所组成,来凤轩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院落,是苏东坡弟兄的读书房,也是他们的起居室。“来凤轩”一名还是父亲苏洵所取的呢,他为勉励苏东坡弟兄俩勤奋攻读,取了这一个书斋名。后来,苏东坡弟兄在嘉二年(1057)同榜考中进士,名震京师,这一所居所更为世人所知了。轩前生长了两棵铁树,世事沧桑,古朴的树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http://s15/bmiddle/5f4aca5fx84ef055bb8ae&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洗砚池原是苏轼弟兄少年时代清洗笔墨余痕的水池子,水池为正八边形,每边的长度都在 一米左右,有砖砌栏杆围绕,池水清澈见底。我想,假如苏轼父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信步而至这一个池水静静无语的水池,心头一定都会涌动起舞文弄墨的创作的波澜。苏轼的书法名列“宋四家”之行列,苏轼的绘画,至今存有《枯木竹石图》等珍贵墨迹,试想一下,这些宝贵的书画精品,有不少是诞生于这个洗砚池之侧的呵!千载之下,犹然使人神往!

http://s14/bmiddle/5f4aca5fx84ef087ee58d&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木假山堂是一处具有珍贵价值的古迹。一次,苏洵偶尔买下了木假三峰,假山上坚骨石,三峰宛然,苏洵极其喜爱,就一直留置家中,被后人作为传家宝收存。

http://s9/bmiddle/5f4aca5fx84ef0a998db8&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苏家留有老井一口,井水清爽甘美,长年不竭,传说凡是饮用此水,使人耳目聪明,我们饶有兴趣从井中打上一桶清水,水质清冽,清可鉴人。古井旁有一棵苏洵栽种的黄荆树,老树新枝,绿叶葱葱,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除了上述苏家遗迹,三苏祠内还存有苏轼所书的珍贵碑刻《表忠观碑》、《醉翁亭记碑》及《东坡盘陀画像碑》等文物,有宋版《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明代刊刻《三苏文集》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图书文集,弥足珍贵!

http://s2/bmiddle/5f4aca5fx84ef0d69e481&690   春水初落浮江来" TITLE="(原创)    春水初落浮江来" />

当年陆游入蜀,细雨骑驴入剑门。他来眉山瞻仰三苏祠,写下了“秋雨初落浮江来”的佳句,我的眉山之旅,心有同感。有一幅对联称赞苏氏父子曰:“器识文章浩若江河经大地,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极其精炼而恰切的描述了北宋苏家的的文化创造功绩与历史价值地位。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三苏祠犹如一部古书,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