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宇宙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2012-05-13 14:16:43)
标签:

全知全觉

宇宙本原

客观实在

物质

原子核

空与有

“有”的本质是空虚不实、空幻不定、空寂不存的;

“空”的本质反而是充盈不虚、恒常不变、永恒不灭的。

  “有”之空虚不实:天地万物分明实实在在,为什么说是空虚不实呢?科学常识告诉我们: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之间有空隙,原子内部有更巨大的空隙
——原子核的直径不到整个原子的万分之一,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篮球场那么大,原子核只相当于这个球场中央的一粒芝麻,可见空到了什么程度!微观世界如此,宏观世界也如此。茫茫宇宙,星球点点就像空屋之中漂浮的粒粒尘埃。可见,无论微观还是宏观,所谓“实有”都不过亿分之一乃至万亿分之一,岂非空空如也?看起来实实在在的万物尚且其“空”如此,那过眼云烟般的万事,其“空”就更不待言了。说万事万物空虚不实,自然不等于说它不存在,但毕竟无法否定其空虚的本质。

  “有”之空幻不定:从辩证的观点看,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天地万物看起来真真切切,但就实质而言,则既是它又不是它,因为后一分后一秒已不同于前一分前一秒。如此变化无常,虚幻不真,即“空幻不定”之所谓。

  “有”的本质:天地万物之存在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一切有形有象的实体都有其“寿命”,“寿命”一终便不复存在。“寿命”之长短各不相同,短的只有几秒,长的可达若干亿年。但无论其“寿命”长短,都有限度,因而从本质上看,一切“有”的存在都是暂时的,都要归于毁灭,归于空寂不存。既然连太阳、地球之类天体都要归于毁灭,那么功名富贵之类的人间事物就更是瞬息万变,无可久留的了。

  “空”的本质:所谓“空”,自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无形无相、不具备质量、不占有空间却又充斥于空间的存在。

  人们一直在苦苦探索宇宙之本原。就近代科学而言,最初发现“分子”,以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故取名为“分子”;随后发现“原子”,又以为是“最原始的”物质存在形式,故取名为“原子”;后来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并进而发现许多种更细微的“基本粒子”,于是又认为找到了“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故取名为“基本粒子”。这些称谓都含有宇宙本源的意味,却都被其后的科学发现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最新科学发现,成对的基本粒子一旦相遇,便发生“湮灭”现象,即化作不具有质量、不占有空间的单纯能量了。

  这样,传统的物质概念便遭到严重的挑战:如果坚持物质必须具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空间,那么“物质不灭定律”便不再成立;如果不坚持具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空间,那么科学上的物质概念只好向哲学上的物质概念靠拢,即成为一个笼统的“客观实在”。

  而这所谓“客观实在”,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矛盾重重的。因为,当代学术界已普遍承认物质、能量、信息为“三大要素”;如果“客观实在”不包括能量与信息,就必须承认能量与信息独立于物质之外,那么“本原”岂不成了三个?又怎么能称为“本原”呢?如果“客观实在”包括能量与信息,那么这能量与信息又是什么样的物质呢?而且,物质的各种属性(例如软、硬、导电、不导电)都是信息,如果信息属于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属性岂不也成了物质本身了吗?再则,所谓“意识”,实际上是各种信息在人们脑中的组合,如果信息属于物质,那么这意识岂不也成了物质?又还有什么“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呢?

  其实,对于宇宙本原这个问题,2500多年前老子早有论述。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这个“道”是难以表述的,一旦表述出来,便有异于其本来的面目(“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而且是天地赖以形成的母体(“先天地生,为天地母”)。这个“道”隐隐约约,模模糊糊,但毕竟是一种实在,而且包含着某种定则(“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不难看出,老子所说的“道”,就宇宙本原这方面的含意而论,其实正是“无”--无形无象、不具有质量、不占有空间却又充斥于空间的另一种实在。这里说明一下,老子所说的“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其一,是指宇宙之本原;其二,是指宇宙之法则。这里说“道”是“无”,乃是就宇宙本原这方面含意而言的。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空”的本质。

  “空”之充盈不虚:“空”之充盈,乃因其无边无际,遍满环宇,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似乎一无所在,然而具有能量,载有信息,实则无所不在。因此“空”是其大无外、充盈整个宇宙的。“空”之不虚,乃因之极细极微,其小无内(没有内部结构),不可再分。因此,“空”是不可分解、不含间隙的实在。

  “空”之永续不灭:前面谈到,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也就是“无”。“道”是“先天地生”的,“无”自然也是先天地生、伴天地长、后天地存的。任何一个天体都有毁灭之期,而当其毁灭之后,“无”并不随之毁灭。可见,一切具体的“有”都是有限的(空间有限,时间有限),“空”则是无限的,不灭的。“空”发生着“有”,却并不随着一个个“有”的解体而解体。此即“永续不灭”之所谓。

  佛法认为,佛的“法身”是“遍满宇宙”的,是“不生不灭”的,是“全知全觉”的,其实这正是“空”的写照:“空”之充盈不虚、不生不灭,至于“全知全觉”,乃因“空”之蕴含全息,每个局部都与整体全息对应,故而能够全知全觉。所以,“空”也就是佛的法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