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岁女儿读名牌大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009-09-24 21:51:20)
标签:

尹建莉

女儿

分类: 采访实录:教育专家教子故事

女儿16岁读名牌大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最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卖得很火,作者尹建莉名不见经传,此书是她的第一本书,但一经出版,有多家报纸连载。

尹建莉现为职业作家,兼作家庭教育咨询,此前做过十多年教师。她非常注重女儿的教育,在孩子出生两年前,就买来家教书研读,直到女儿读高中,仍钻研如何做称职母亲。两年前,尹建莉16岁的女儿圆圆参加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而尹建莉在培育女儿的实践中,十八年磨一剑,写出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且一鸣惊人……

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尹建莉,请她谈了在培育女儿成才的最重要的经验……

 

 

现在一说到教育孩子,都认为家长给孩子的爱太多了,其实,多少爱给孩子也不为过,现在的家长不是给孩子的爱多了,而是管制太多了,不是把孩子爱坏了,而是把孩子管坏了。

别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我们呢,愿意做听孩子话的家长。——尹建莉

 

家长作为强势一方,总在管制孩子,总要求孩子听话,事实上,总让孩子听话的家长,是个强权主义者,他也许从未意识到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尹建莉最重要的育子经验是:“理解孩子,别和孩子戗着来,听孩子的话。别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她呢,却很愿意做听孩子话的家长。”

女儿两岁多那年,一天,尹建莉和一位亲戚带着女儿去天安门广场玩。穿过一个天桥时,圆圆不肯走台阶,小手扶着栏杆,两只脚蹬着天桥边上的窄窄的自行车道,一点点往上移。头顶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亲戚催着说,赶快过天桥去坐公交车,别由着孩子玩了。护着两岁的孩子走不足10公分宽的斜坡,尹建莉也有点吃力,汗珠噼哩啪拉地落在水泥地上,但圆圆玩得兴高采烈,一边蹦蹦跳跳,嘴里还快言快语地说着什么,每当和妈妈的眼神碰到一起,就快活地笑着。妈妈心里想:对大人来说,这么做根本没什么趣,只会让人累。但小孩子可以玩得这么高兴,真令人羡慕啊。妈妈不忍心打扰圆圆这快乐的旅程,这个本来两分钟就能走完的天桥,她们陪着孩子走了十几分钟。亲戚说,你真是个听孩子的话妈妈啊。尹建莉笑了。在大人利益和孩子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尹建莉永远选择孩子的利益。再说了,反正目的是带孩子出来玩的,孩子玩得高兴就行。说不定在圆圆眼里,天安门广场还不如天桥好玩呢。

许多父母却不会像尹建莉这样做。在小区的楼下,尹建莉看到一个父亲拉着孩子的手,想把他送到门外草地上,跟在草地上的孩子一起玩。路过小区门口时,孩子对黑色的雕花大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奋地把大门推开关上,关上又推开。他小小的心,一定觉得这个门跟家里的不一样,会吱吱地转着叫,棒极了。孩子在一这刻,觉得推门关门趣味无穷,但在大人眼里,这事很无聊,父亲训斥道:“这门有什么好玩的!”扯着孩子就往草地上走,孩子于是哇哇大哭。尹建莉在旁边直摇头:到草地上和小朋友玩,这是孩子的愿望还是父亲的愿望呢?

这位要求孩子听话的父亲,并非不愿平等对待孩子,而是不曾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霸道强势的角色,他也没有意识到,家长要求孩子服从,无意中就教会了孩子也会这样对待父母——越是被要求听话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他以哭闹不休,强制父母服从他。

有一次没听孩子的话,尹建莉还后懊悔了好多年。圆圆4岁那年,尹建莉带着圆圆,朋友小于带着女儿喧喧,四人一起结伴去老虎山公园。天空蓝蓝的,山路两边是树林,许许多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飞舞着。两个打扮得像花蝴蝶似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两个像花朵一样漂亮的妈妈跟在后面。突然,两个小蝴蝶停下来,叽叽喳喳地说了两句什么,突然一齐爬在地上,手脚并用开始爬行!妈妈们大吃一惊,喊道:“快起来,裙子都脏了。”两个小孩爬得快乐无比,哪里肯起?妈妈于是飞快地跑过去,把两个孩子强行拉起来。后来圆圆有一次批评妈妈不理解她,还举出这事做例子,说:“既然是爬山,为什么要走路呢?应该爬才对啊。可才爬了几步,就被你蛮横地拉起来了。”尹建莉这才明白女儿为什么爬,她向圆圆做了检讨,还遗憾地说:“就为了怕裙子脏这点小事,竟破坏了圆圆充满童趣的尝试,太不值得啦。”圆圆摆摆手,总结似的说:“你们大人就是不动脑筋,净爱瞎指挥小孩,还怪小孩不听话。”

的确,有些家长不爱学习,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还爱瞎指挥。尹建莉有一个朋友是哲学博士,博士有个儿子,两岁,喜欢蹲在地上看虫子,或是着迷地研究一片小树叶,大人跟他说话他也顾不上理睬。博士认死理:要教育孩子待人礼貌。夺过孩子手里正玩的东西,就是一顿训斥:“大人和你说话,必须回答!记住!”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光顾害怕了,哪里记得住。过后,仍是“故伎重演”。博士一次次态坚决地把孩子从玩耍中拉回来,发誓要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博士不知道,跟刚刚两岁的孩子谈礼貌问题,无疑是对牛弹琴。最重要的是,孩子这时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充满了好奇,一张纸片一片树叶,都能让他沉迷半天。儿童智力的发育/注意力的培养,兴趣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博士这样打断孩子的沉迷,不仅会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而且,礼貌教育带来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频频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使他情绪烦燥,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琢玉高手,但这时候,他手里高高举起的是锄头啊!

所以冰心说得有道理:“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 家长听话,也就家长能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才能像野花一样生长。

尹建莉认为,做听话的家长绝对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对于孩子没有道理的话,不合理的要求,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家长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地对待儿童,纵容却是溺爱。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就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

 

  

理解孩子意味着要允许孩子犯错。就算是成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啊。

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家长都应该戒除掉。

 

有一天晚上,圆圆看了动画片又玩游戏,结果,要睡觉了,才突然想起忘记写作业!圆圆急得要哭了。孩子已表现出难过,说明她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再说了,大人有时也有忘记重要的事,何况孩子呢。尹建莉安慰说:“宝贝,不哭。谁都有忘记的时候。”圆圆的心被悲伤塞得满满的,听妈妈这样一说,才宽慰了一些。妈妈接着说,咱们商量一下该怎么办。要不今夜晚点睡,把作业补上,要不明天早点起来写作业,或者,干脆向老师实话实说,作业忘了写。圆圆思考了一小会儿,大声地说:“还是今天写吧。”通常是父母晚睡,把早睡的圆圆送进卧室,这次圆圆一边打开作业本,一边看着父母要进卧室睡觉,她有点嫉妒地说:“你们大人真好,你们不用写作业。”妈妈笑着说,大人也要写作业的,妈妈不是有那么多文章要写吗。而且,我们还特别怕下岗,怕没有作业写呢。圆圆一想,也是,就安心写起了作业。忘写作业的事,圆圆一共犯过两次。

圆圆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小时候经常犯一些让妈妈哭笑不得的错误。让她煎鸡蛋,她打蛋液直接打到了垃圾桶里,考虑蛋壳往哪里放时,才发现弄错了;妈妈让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着剪子在家里转了一圈,困惑地问妈妈:“你给我剪子做什么?”几百元买来的电子词典,用了没几天,不知啥时候丢了,也不知丢哪里了。圆圆不是一个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可这些小缺点无伤大雅,人无完人嘛。妈妈这样一想,就快乐了,说你真像牛顿一样啊。牛顿专注于做实验,常常忘了自己有没有吃饭,所以,每当圆圆丢三拉四,尹建莉就说她像牛顿一样。

圆圆读寄宿学校时,每次从家里返学校时,妈妈常提醒她把东西带全,但圆圆回到学校,还是发现某件重要东西忘了带,又得让父母千山万水地送来。尹建莉这时多少也有些生气,路很远,一趟跑下来,得半天时间,还得向单位请假。但她从不像有些家长那样,火气很大地指责:“早就提醒过你了,还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尹建莉认为,就像割伤了手自然会觉得疼一样,孩子犯了错自然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痛苦和内疚,她打电话给父母要他们送东西时,已经知道给父母添了麻烦。所以不用再责备她,尹建莉只温和地对女儿说,这样做浪费时间,真是太可惜了。以后不要像牛顿一样了。“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凡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

圆圆上高一时,妈妈送给她一个便携式CD机,本为是为了让她累了听听音乐。可是圆圆很快迷上了流行歌曲,每天都边听音乐边写作业。高中学习那么紧张,稍有懈怠,就会一日千里地落后。尹建莉有点着急,对圆圆说,小学作业有些是体力活,妈妈那时还帮你写作业呢;但高中不同,写作业时要思考,你这样一心二用,行吗?圆圆听了不痛快:“我知道了。”知错不改,此后仍照旧戴耳机写作业。尹建莉跟女儿长谈,指陈利蔽,可圆圆非常反感:“不用你们管,我自有分寸。”

尹建莉和丈夫认真讨论了一番:圆圆现在听音乐的新鲜劲还没有过;现在是高一,也许到高二高三,学习特别紧了就不会再听了;如果她特别迷恋音乐,就是不让她听,人坐在桌子前,心可以不在书上啊。而且,放开手,培育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品格,是头等大事。家长的管制是一个篱笆,篱笆以内孩子有自由活动的空间,越过篱笆有危险时再管也不迟。这个CD显然不是炸药包。

于是夫妻二人约定,关好自己的嘴巴,不再说这事。不管比管可难多了,圆圆每听一次音乐,都是对妈妈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挑战。后来,终于忘了这事了。再后来,发现圆圆的CD机落满了灰尘,不知啥时起,她再也不听音乐了,问她,说学习忙了,我可得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任。

尹建莉总结说,不管是最好的管。有一位父亲对尹建莉诉哭,说他责备儿子:我们小时候也没人管,还不是靠自觉!现在,父母天天操心,天天管你,你还这么不自觉。尹建莉说:“你可是说对了,因因为没人管你,你就自觉,正因为你事事管孩子,所以孩子没办法学会自觉!”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

——尹建莉

 

虽然言传不如身教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可还是有些家长记不住.一位家长对尹建莉说:“我那儿子,动不动就把小朋友打得鼻青脸肿,我这为事,都打了他好几回了,有一次差点把他打死,可他还是改不掉打人的坏毛病。”尹建莉听了哭笑不得,说,你反过来想想,你在孩子眼中是个什么人,动不动就打孩子。正是因为家长打人,孩子才打人的,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得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尹建莉很注意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潜称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不小心磕到了小板橙上,大人通常会安慰孩子:“打这个小板橙,它碰疼了宝宝。”尹建莉认为这是一种“复仇”行为,无意中教会了孩子要复仇而不是宽容,会让孩子一遇到不痛快的就去责怪别人,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如果圆圆摔倒了,尹建莉就会尽量用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轻轻地亲亲女儿碰痛的地方,妈妈的吻是可以止痛的,一边安慰说:“很快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然后带着她给小板橙止痛:“小板橙也被碰痛了,揉揉也就不疼了。”在孩子眼中,一草一花一个小板橙,都是有生命的。这样做,教会女儿善待对方,也让她知道,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圆圆也会和邻居的小伙伴抢东西打架。有一次,圆圆哭着从对门回家,举起手让妈妈看:“这里被小朋友咬了。”原来是和邻居的小朋友抢玩具,发生了肢体冲突。妈妈绕有兴趣地问:“嘻嘻,跟小朋友打架了?你们俩谁厉害?”妈妈这种有点好奇有点快乐的态度,让圆圆觉得这只是一件好玩的小事,于是气愤的情绪就平静下来,向妈妈报告了“战争过程”,说完也就忘了打架的事儿。妈妈给贴了创可贴后,她又跑回邻居家找小朋友玩了。

圆圆从妈妈给小板橙揉揉疼的举动中,学会了宽容和体谅,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她从小就非常懂事。一次家里的蛋糕只剩下一小块了,圆圆自己不吃,坚决地让给来家做客的表弟吃。那时,她才4岁,已是如此善良如此大气。圆圆和同学的关系非常友好,班里选三好学生,她总能以全票当选。

圆圆读到四年级时,遇到一个克星孙小力。这孙小力坐在圆圆的课桌后面,近水楼台,就把圆圆当成了重点欺负对象。圆圆那时梳了两个漂亮的麻花辫,孙小力走到她跟前,突然伸出两只手抓住两根辫子,,还把她的辫子往后拉,圆圆趔趄了一下,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眼里涌出了泪水。孙小力拉着她的辫子,想把她拉起来,一边拉,一边还像拨河喊号子似的,口里叫着:“哎哟——哎哟……”漂亮的小辫子,被他当成绳子,太伤自尊了。圆圆哭了,回到家,先检查一下辫子是否还完好,一脸眼泪地对妈妈说,孙小力拉着这个,说哎哟——哎哟。

圆圆的悲剧还不止此。孙小力还常拿了她的书,喊一声“飞镖”,把书扔到另一张课桌上,等圆圆跑到那张桌子前拿书,孙小力又一个弹跳,闪电般伸手把课本拿走,扔到更远的一张桌子上,圆圆再跑,他再扔……

后来,孙小力欺负圆圆的手段,还不停地升级。

圆圆的爸爸对这孙小力早就不满了,这时更生气了,说:“我去找他的家长谈一谈。”

尹建莉觉得找家长不管用,如果家长为此打了他,说不定他会变本加厉地欺负圆圆,不如她自己到学校去跟孙小力谈一谈。她买了一本《皮皮鲁》,准备向“坏小子““行贿”。这孙小力如果肯读书就好办,读书能塑造孩子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放学的时候,尹建莉和圆圆一块在校门口等到了孙小力。这孩子衣服穿得有点松松跨跨的,头发也乱蓬蓬的。一见圆圆的妈妈,他吃惊极了,眼神里流露出害怕和惊慌,但只一会儿,他就翻起白眼看天,有点挑衅有点傲慢地昂着头。几个男同学见家长来找孙小力了,一齐围过来看热闹。

尹建莉弯下腰,这样,就能让自己和孙小力一般高。她彬彬有礼地说:“你好。”这像两个大人见面般的问候,让孙小力心里有点惊讶。尹建莉又问:“你说圆圆是个好同学还是个好同学?”她非常尊重非常温和地看着他,声音也很温暖,孙小力突然朦朦胧胧地觉得,跟这位阿姨聊,让他很放心。平常妈妈总是用脚踹她,好像他只是一条狗,但这位阿姨,是把他当成一位成熟男士来尊重的,于是他认真地回答:“圆圆是个好同学。”“她好在哪里呢?”孙小力稍微想了想说:“学习好,不骂人。”尹建莉说:“圆圆有缺点吗?”孙小力一个劲地摇头。尹建莉笑了:“圆圆是个好同学,如果有人欺负她,你说对不对啊?”孙小力的脸红了:“不对。”“那你会欺负她吗?”孙小力迟疑一下,说:“不会。”尹建莉微笑着拍拍他的胳膊:“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时,几个男同学揭发说:“阿姨,别信他的话,他天天欺负圆圆!”尹建莉大声地说:“孙小力以前是那样子,但今天以后,就不会是那样子啦。”她充满信心和期待地看着孙小力,“对不对?”孙小力使劲地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尹建莉这时拉住孙小力的手,把童话书放到他手上,说:“这是送给你的。”孙小力紧紧把书抱在怀里,眼睛顿时亮了,脸颊上也焕发出快乐的光彩。尹建莉又说:“我们家里还有很多好看的书,你要是想看,让圆圆带给你。”孙小力这时觉得心里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一个劲地点头。

此后,孙小力再也没有欺负过圆圆,也没有欺负过其他女生,虽然他还是因为其它的事挨老师的批评。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可能遇到“坏小子”,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报复。

尹建莉最反对那些因为孩子在外面受了同伴的气而出手帮着打架的家长,觉得家长这样做,一是自私,二是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儿童世界有儿童的规则,孩子自己有化解矛盾的能力。家长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激愤一时的情绪冲动,就破坏掉孩子的同伴关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这同伴关系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啊。那些怕孩子在外面受气的家长记住一个准则: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受到父母尊重,他就不会在外面总受气吃亏,那些在同伴中总是充当受气包的孩子,多半在家里也挨打挨骂。

 

阅读对孩子太重要了。阅读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使他变得更聪明。凡从小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的孩子,都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尹建莉

 

尹建莉从来没想把圆圆培育成神童,从没有刻意教圆圆认字,但是,圆圆6岁时,在她上小学一年级前,突然会自己看书了。她拿来《米老》,大声读起来,妈妈惊讶极了,这孩子怎么一夜之间突然会认了这么多字了!没教过她认字啊。

尹建莉惊喜之余,仔细回想着,圆圆到底是怎么学会认字的。在圆圆半岁多的时候,尹建莉就常常把女儿抱在腿上,拿本故事书,一边读给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也不知道那么小的圆圆是不是听得懂,但她很喜欢听,眼睛闪着幸福的光彩,还天天要求妈妈给读故事。喜欢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嘛。

圆圆一岁半时,一天,一位叔叔到家里来,圆圆喜欢这叔叔,就拿本《丑小鸭》书,仰着头对叔叔说:“给叔叔读故事,好不好?”叔叔高兴地说好。圆圆一边用手指着字,一边用清脆的童声开始读起来:“小鸭孤零零的,无精打采地走到河边……”她一页页翻着,读得几乎一字不差。叔叔大吃一惊:“这么小的孩子会读书认字哇?”尹建莉笑道,哪里是会认字,这本书给她读了很多遍了,孩子会背了,所以,看起来像是会认字的样子。

后来,尹建莉再读故事时,就由圆圆用手指着字,妈妈来读。但仅仅是读故事,并没有认真学认字。回想起来,教孩子认字,多半是在路上街上。见到什么指示牌招牌,妈妈就告诉圆圆,这个写的是禁止吸烟,那边霓虹灯上的字是王府井……

可就算是这样,圆圆突然认了那么多字,会自己读书了!上小学后,当别的孩子在啃生字时,圆圆已经开始一本本地阅读童话故事了。但是,妈妈当时读的长篇小说,圆圆还没有兴趣读,因为上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连一张好看的图片也没有。

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尹建莉考虑着如何让孩子开始读大部头的书。她想来想去,适合圆圆读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金庸的小说,故事性强,悬念营造得好,而且文字洗练优美。尹建莉此前并没读过金庸的书,这时特意去买来《倚天屠龙记》。这本书真的很吸引人,她一边看一边给女儿讲,因为故事有悬念,女儿听得欲罢不能,尹建莉就趁机说,那你自己去读吧,妈妈比较忙,一下子读不完。

圆圆抱着金庸小说,一下子就着迷了,读完了《倚天屠龙记》,又跑到外面租金庸的小说,越看越快,后来几乎两天看一本,几十部金庸的小说读完,圆圆不仅成了金庸迷,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

有这么好的阅读功底的孩子,理解力自然强,小学课本对于圆圆,可真是小菜一碟。圆圆在小学跳了两次级,这样,当2007年参加高考时,她才16岁。就是这位16岁的小姑娘,考出了高出当年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的优异成绩。圆圆的语文考了140分,那一年北京市语文超过140分的学生,不过12人。别的家长问尹建莉孩子成绩好的诀窍是什么,她说只有两个字,阅读。当家长问圆圆作文好的窍门是什么是,尹建莉说,还是两个字,阅读!

阅读是一根魔杖,凡是被这根魔杖点中的孩子,成绩没有不好的。凡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是不爱阅读的。中学生不爱阅读,那是做小学生的时候,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家长没有抓住孩子对故事感兴趣的年龄段,及早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温馨提示:

现在一说到教育孩子,都认为家长给孩子的爱太多了,其实,多少爱给孩子也不为过,现在的家长不是给孩子的爱多了,而是管制太多了,不是把孩子爱坏了,而是把孩子管坏了。

别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我们呢,愿意做听孩子话的家长。

  

理解孩子意味着,别用家长庸俗的眼光误读孩子纯洁的心灵。

理解孩子意味着要允许孩子犯错。就算是成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啊。

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家长都应该戒除掉。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凡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

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可能遇到“坏小子”,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报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