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风眠《秋林》赏析

(2011-12-09 22:0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11:25 新浪收藏 微博

林风眠《秋林》
 林风眠《秋林》

  文/江 涛

  对于林风眠的绘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探索、成熟到鼎盛理解成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因为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杰作诞生。从早期的油画到后来转向水墨画和彩墨画,在中西艺术的融通方面,林风眠功不可没。艺术本没有新旧之分,只有水准高低之别。打着改革绘画的旗帜,标榜新艺术高于旧艺术,这是错误的观点。一个特别的印象是,在林风眠的画作中,我们很少看到那些政治题材的作品,可以想见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要恪守艺术的自由精神是多么困难。

  在林风眠的绘画世界里,有几种题材是广为大众熟知的,比如秋鹜、仕女、静物画、秋景系列等等,从秋鹜到后来的秋景系列,其创作的源头都离不开西湖,西湖四季分明,为艺术家提供了最丰富的想象,站在孤山,远眺群山佳景,轻柔的白雾令一切处于迷蒙变幻中,这是画意的源泉。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起,林风眠更加迷恋秋景。秋天的河岸、平原、丘陵、村庄都入画面,色彩与光的运用日趋成熟,作品极具感染力,形成了林风眠成熟时期的风景画。

  这幅《秋林》就是秋景系列的典型之作。强烈的色彩之比——色调丰富而成熟的黄叶在绿色的层林中更显光辉,黑树干与黄叶的对比,黄叶与绿林的相衬,林中蒸腾的淡蓝的烟雾将山的纵向层次表现得更为丰富。中景的村落黑瓦白墙,依势坐落林间,形成跳跃的黑白色块,视觉的起伏彰而不兀,令人安静愉悦。前景的小丘横向穿插,似江南山水的一隅,折带皴的萧散平缓与黑色合在一起,一种低沉与落寞的感受油然而生。通幅作品,气氛低调而不伤感,色彩丰富而不浓烈,清秋之气如触肌肤,秋的记忆在黄叶、绿林、淡雾中弥漫开去,促人遐想连篇。

  方纸布阵是林风眠绘画一贯的构图要素,方形让人形成稳定的心理图式,和卷轴的横纵感不同的是,那种高远、深远或平远的感受被削弱了,视点的变化也趋向简单,外张的感受转向内敛,散点透视进而为焦点透视,全景式的大场面转为特写式的近景描绘。观者的视觉被吸进画面的中心,而那些丰富的色彩又从中心往外凸显,两相交错,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

  对于艺术,林风眠更像一位彬彬有礼的主人,广迎中西艺术之客,奉为上宾,以理解和尊重为待客之道。高朋者,心所契,高论之言,终身践行。不愧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颗闪烁的天星。

林风眠《双鹭》与《百花争艳》赏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11:07 新浪收藏 微博

林风眠 百花争艳
林风眠 百花争艳
林风眠 双鹭图
林风眠 双鹭图

  文/江 涛

  林风眠是二十世纪享有世界地位的大画家,平生简朴,不喜应酬,全凭画目示人。五十三岁时,妻儿先行移居巴西,而独留自己在上海,潜心于艺术上的探索与创作。作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林风眠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创造精神,一生求新求变,力图融通中西艺术的脉络,开启了艺术变革的新风,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7年10月19日,林风眠获准出国探亲,而此次上拍的两件作品《花》与《双鹭》,均系林风眠在出国前夕亲手赠给于庾梅女士的留存之作。林风眠在致于女士的简信中写道:“庾梅同志,送上花一幅,请指正为感,即致敬礼。林风眠,一九七七年九月十日。”而受赠人于庾梅女士当时在上海中国画院从事财务工作,是画院建院以来最早的一批工作人员,与唐云、朱屺嶦、程十发等著名画家友谊颇深。林风眠赠予于女士的这两件作品绝无应酬之嫌,都是林风眠不同类型的典型之作,其中《双鹭》还于1977年作为挂历出版。当时出版画作绝没有今天这样容易,对于林风眠这样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将自己的倾心之作赠予他人,可见与于女士的交谊日久弥深,于女士也将林风眠的画作连带简信妥善保存至今,珍视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林风眠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有这些朋友的慷慨帮助与细心照顾,才让艺术家在其晚年得以延续和焕发艺术的新生命,是为画之幸,人生之幸,友情之幸!

  水墨画《双鹭》是林风眠绘画的重要题材,从现有的材料看,类似的作品可追溯至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独特面貌。画面中,芦苇处理比较简约,背景色调以花青带墨为主,横笔湿涂,造就空落的虚境,形成了一种开阔郁寂的气氛。而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芦苇的表现层次趋向丰富,和鹭的呼应更为密切,背景处理则侧重偏暖的浅绿色调。这种冷暖色调的不同表现,或许可以反映出林风眠在不同时期内心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些坚挺锋利的线,刺破了世界的寂寥;而灵动的躯干带给这个世界的恰恰是漫步于荒原之上的那些自由的生命。

  作于1975年的重彩《百花争艳》,则是那一时期花卉创作的精品之作。(可参见《林风眠全集》下卷133同类作品《大理花》)林风眠的花卉无论是什么色调,总是以一种怒放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对自然的歌颂,蕴藏着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与向上的力量。而是作《百花争艳》色调以红黄为主,间有紫白色,辅以大片暖灰绿的叶子作衬,花朵愈发显得娇艳、热烈。看着画,一股的暖流淌过心田,我相信,只有一个对生活充满真挚情感的人才能画出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

  人生的种种不幸和非人的待遇,对于热爱生活的林风眠来说,是一种折磨,更是激发他创作的不竭的源泉。正如其在《自述》中所说:“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