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5-09-13 16:09:39)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时评 |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在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意境”、“读文句想画面品意境悟情感”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突破重点:
充分使用白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并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再现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从而深入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突破难点:
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情景走向生活中的场景,挖掘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情境图,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山村,去发现,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初识搭石,寻找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3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白板出示上面这段话。
2.师: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知道?(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师:这个挽是一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卷的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
白板出示: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预设可能的答案:生1:我体会到了人们生活非常不方便
师:是的,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便,很麻烦,甚至会很辛苦的
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叫搭石?起
师:好的,了解了搭石,读了课文以后,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的答案:生1:读了搭石,我觉得搭石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啊,用这种渡水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好的,你来说
生2:我觉得搭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还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情谊
师:是啊,你也有感受?
生3:我觉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吗?你们都有自己的体会,有方便的,有很美的,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大家找找看
师:好的,请你来说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白板出示这句话)
师: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不但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么,村里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些搭石上走来走去,走出了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在这道风景线上,走出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欣赏
(一)品味“摆搭石”美
白板出示摆搭石的段落。
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结合画面思考:这段话中,写什么人走搭石,他在走搭石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事?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摆搭石。
师:什么情况下摆搭石?怎么摆?
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摆搭石。
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为止。
师:他这样做既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也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他人。
师: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他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
师:真好,这说明你们和乡亲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现在我们再来看,他们摆搭石的画面,是不是一道风景?是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下面,请同学读一读,去体会无私奉献的美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找一找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有关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这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很好,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生:家乡有……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大家想想平时体育课时,老师总叫我们排成整齐的一队。那是叫行(在搭石上走着的人那叫一行人,我们一起读三遍(一行人)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谁来读一读,这样,男同学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
师:来,女同学再来一遍
师:大家课前查字典了吗?
白板出示“绰”的两个意思,你们看这个字有两种解释,在人影绰绰中,它是第几种意思呢?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听过没?这个绰是什么意思呢?
绰绰有余:A宽裕,富裕
预设可能答案:生:从协调有序看到美了
师:是吗?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动作呢?
生:就是人们不慌不忙,一步一步的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
师: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我们合作的读一读,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
生:搭石
师: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抢路,没有人止步,没有人指挥,没有拥挤,动作却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有序。这就叫做(生:协调有序)。体会得真好啊!
我们再回到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溪水,人影倒映水中,像画一样
生: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水面荡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描述的真好,这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都很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读
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2、面对面“让”石图
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白板出示
师: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他们互相帮助
师:多好的一个帮助啊!其他同学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心灵很美。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生:师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师:是啊,谦让,多好的一个词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美,读
3、背老人“过”石图
师:大家想想,假如青年人遇上老人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生:背老人走过去。
师:太捧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个情景的。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伏,理所当然
(课件中“伏”“理所当然”变红)
师:也就是说,只要是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不管是哪个年轻人,都会怎么做?(生:背老人过溪)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溪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大家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尊老敬老的助人美
师:多好的一个长时间,这也就是说是一种淳朴的乡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感受走搭石的美
这是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家乡...起!
生:读第三段
师:这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生:读第四段)
师:这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生:第四段)
生:人们一定会互相帮助,
师: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的事)小小的搭石上,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画面。这一个个和谐而温馨的画面里闪耀着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四、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
师:请所有男同学读一读,请所有女同学读一次,请大家一起读一次。那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
师:同学们把握得非常准确。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搭石,赞美乡亲们善良淳朴、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相亲相爱的美好品质。通过这些搭石我们看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乡亲们的心灵更美!
师板书:竖写“景”“情”“人”
五、拓展延伸
出示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件普通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师: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