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保乐力加贺兰山葡萄酒酒庄
文/赵晓娟cherry

唐诗有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自古以来,贺兰山东麓的平原地区便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斗转星移,贺兰山东麓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热门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这里就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大帮“葡萄酒国际人”——从飞行酿酒师、国外学成归来的年轻人,再到国内外的知名葡萄酒专家。这里也是所有中国做葡萄酒的人都想去走一走,看一看的产区。再加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西夏王的故事和传说,甚至电影《大话西游》结尾城墙上齐天大圣与紫霞仙子的经典一幕,任何一个都让人对这片塞外江南充满期待。
曾经走访过中国大部分产区的我,这一次,和中国一批葡萄酒专家们受保乐力加公司的邀请,踏上宁夏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启了“2013贺兰山葡萄酒专家之旅”的行程。9月22日,到达银川下飞机后,大巴车一路把我们接到入住的酒店,正值初秋,市区的街道宽广而整洁,给人的感觉很大气。当晚,在主办方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在回民宴品尝到了当地非常有特色的食物——八宝茶、蕨菜沙拉、羊肉拇指包、羊颈肉和压轴大菜烤全羊等各种地产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再配上贺兰山葡萄酒,视觉和味蕾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也再次证明了地产美食与地产美酒的搭配尤其完美的“真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朝贺兰山进发。贺兰山东麓是国家认证的原产地保护区。贺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气势恢宏,是阻隔戈壁沙漠的天然屏障。黄河流经贺兰山脉的东麓,几千年来滋养着银川平原,哺育了“贺兰山东麓”这片天然的宝地。路上,随行的贺兰山葡萄酒市场经理王劲松介绍起了宁夏的特产“五宝”。他说:“因为宁夏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这块土地上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农副畜产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被誉为‘红、黄、蓝、白、黑’的宁夏‘五宝’,分别是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和发菜。”听到这里,而我心里不禁想,葡萄酒今后也会是宁夏的一张名片,成为新的第“六宝”吗?也许此行能找到一个答案。

首席酿酒师Craig Grafton和葡萄栽培技术总监Brett
Richardson笑容满面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矗立在酒庄门外的广告牌。
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大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保乐力加贺兰山葡萄酒厂。不像国内很多酒庄模仿欧式的建筑风格,贺兰山酒厂的大门没有多余的装饰,用简单的设计呈现出厂名。只是在大门旁矗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子,画面上是一瓶贺兰山的葡萄酒,上面写着“47个专业比赛,138个国际大奖”的一排小字,让经过的人知道,这里是一个有来头的葡萄酒庄。
酒庄里的两位澳大利亚籍重要人物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们分别是首席酿酒师Craig Grafton和葡萄栽培技术总监Brett
Richardson。他们在迎接我们到来的时候发出热情爽朗的笑声,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葡萄栽培技术总监Brett
Richardson告诉我,他刚从澳洲回来,有趣的是,他俩统一穿着的黑色背心上还印着“杰卡斯”的标志。晒得发红的脸上,烙下了在葡萄园辛苦工作的印迹,让人不禁感慨,美酒背后那一群人长年和自然打交道的葡萄酒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葡萄园。
车停好之后,我们步行进入葡萄园进行参观。一路上,天空格外清澄通透,空气清新。一边走,Brett一边介绍,当年保乐力加选择贺兰山作为葡萄酒的生产基地可谓是充满曲折的过程,为了选择到适合的地方,菲利普·拉法(Philip
Laffer),这位一直被业内誉为拥有非凡能量的传奇人物从2005年就开始在中国搜索葡萄酒产地,他几乎走遍了全中国主要的葡萄酒产地,最终选择了宁夏的贺兰山。2012年,在浸淫葡萄酒行业逾50年后,菲利普依然热情不减,退休后出任保乐力加贺兰山首席酿酒顾问,全身心投入打造世界级中国葡萄酒品牌的事业中。正因为有他,所以才有我们脚下这片属于贺兰山葡萄酒的受中国政府官方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葡萄园。

Brett Richardson向各位专家介绍风土条件。
步行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贺兰山葡萄酒的葡萄园。Brett告诉我们,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阳光充裕,日照时间年均超过3000小时,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尤其在葡萄采收季节,这里几乎从不下雨,使葡萄得以在手工采摘之前完全自然成熟,充分将自然的韵味融入果实之中。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则赋予了葡萄极高的糖度和芬芳的果香。此外,这里所独有的半沙质土壤,不仅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还在具备良好排水性的同时,能够充分沉淀留下的养分。

笔者在葡萄园中品尝葡萄。
在葡萄园的试验田里,我们品尝到了还挂在葡萄树上的黑品诺、莎当妮等品种的葡萄,集中的糖分和浓郁的果香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葡萄园的周围有一道道沟渠,其作用是引流黄河之水来进行灌溉,当地的农作物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灌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Brett介绍,更先进科学的滴灌技术将被广泛采用,而且这项举措也是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
现在,贺兰山葡萄园的树龄平均已有15年,5年前,保乐力加开始从之前的所有者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得股权,接手管理工作,2008年保乐力加在种植上开始介入——毕竟葡萄酒是“七分原料,三分工艺”,酿造好的葡萄酒,葡萄的质量非常的重要,因此如何收获高质量的葡萄成为这些外国酿酒师们在中国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而这个过程也是逐步完成的,包括用新的方式给果农算工资,教他们知道怎样种好葡萄,并且让他们意识到只有种好葡萄了,收入才会提高。Brett说,当时要给这些已经习惯旧有模式的果农做工作非常困难,于是他们步步为营,先找一批将信将疑的果农,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种植的葡萄放弃单纯的对数量的要求,而是在质量上得到提升,然后步步介入让第一批果农起到示范效应,接下来,就有更多的果农重视葡萄的质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2012年9月,保乐力加终于完成百分百控股,实现了对葡萄园的完全掌控,这也为下一步葡萄酒质量的大幅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raig Grafton带领大家进行桶边品鉴。


参观完葡萄园之后,在首席酿酒师Craig
Grafton的带领下,我们相继参观了贺兰山葡萄酒的现代化酒厂,温控发酵罐,然后品尝了尚在橡木桶中的葡萄酒——包括两款用不同酵母发酵和不同橡木桶陈酿的只有两个月年龄的“baby
wine”2013年的莎当妮,2012的黑品诺和美乐,以及一瓶2010年已经装瓶的美乐。通过品尝这些如同襁褓中的婴儿的葡萄酒,从其良好的酸度、单宁的表现以及平衡度来判断,经过存储后还能够发挥更大的潜力。
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没有华丽的欧式建筑风格的酒庄,没有喷泉音乐厅,只是踏踏实实在葡萄园管理、葡萄采摘、葡萄处理及发酵、贮存等各个环节下功夫,最终把葡萄酒这个精心打造的产品争取以最佳状态呈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技术专家的潜心打造,踏踏实实从源头抓好对葡萄园的管理,跟国外有几百年历史的葡萄酒产业相比,尚在年幼期的中国葡萄酒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定当翘首期待!
(注:本文已发表于逸香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