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背景下下的投资——新快报
(2009-04-10 17:17:15)
标签:
财经经济a股泡沫货币中国 |
分类: 投资杂谈 |
1.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目前为了挽救它的衰败和危机,正在利用印钞机的特权大量印发美元,这是不是会造成全球流动性的泛滥以及美元的贬值?
美国并不是第一个应用定量宽松政策的国家。日本早在2001年就采取过这一政策并持续到06年。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向银行系统提供充裕的货币,以鼓励借贷,促进经济,主要是因为货币利率已经接近0,无法再通过利率调节。在美国动作之前,英国已经率先实施了定量宽松,欧洲可能也将在未来采取这一政策。可以说全球流动性的增加乃至泛滥已经是确定是事实,货币的贬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至于美元的贬值,倒不一定是常规意义上的理解。货币的汇率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在全球各国都采取类似的政策下,美元的汇率反而可能是更为坚挺的。美国目前仍然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有着最先进的科技实力,购买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只能使用美元,这也是美元的有力支撑。不过,美元虽然还能保持对其他货币的坚挺,但是美元的泛滥使得其对资源类资产的贬值也是肯定的。大宗商品,原油,黄金等以美元定价的资源将有着非常好的上涨表现。
2.有人说,流动性泛滥可能导致下一个泡沫的诞生,而这个泡沫在中国的几率相当大,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应该说目前中国也是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度过艰难的日子,并且可以在全球危机中,把握更好的投资机会。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在危机中的投资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很老的一个例子,一群人分吃蛋糕,想要吃的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蛋糕做大,还有一种是分到更多的比例。在现在的危机中,全球资产价格都已经缩水非常的严重,手里持有现金的投资者这时候把现金换成资产,则占据了全球资产中更多的份额。我们看到国内的钢铁和有色企业已经开始了海外收购的道路,如果能够顺利整合,长期看肯定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相对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在危机中也在寻求更好的出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纺织品,机电产品,数码产品的全球产业转移。去年GE在宣布了1季度利润下滑后一周就宣布增加在中国20亿美元投资,充分说明了危机下,企业有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欲望。今年初,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越美国,加之美国汽车业的遥遥欲坠,或者说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进一步升级的机会也是很大的,而这也是中国一直致力的方向。
我们再说泡沫,任何泡沫都是有基础的,只是过高的透支也就形成了泡沫。应该说中国成为世界实业和资本投资的重点已经是肯定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管制还是非常严格,尤其是人民币仍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短期应该不会形成资本市场泡沫。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相信中国政府也会密切关注潜在的泡沫,有序利用全球投资资本,只要资本不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那么就是健康有益的。
3.美元的贬值会给哪些资产带来投资机会?有色金属?黄金?原油?
资源类的长期投资机会是肯定的,特别是大宗商品和原油,黄金相对来说更不看好。但是投资者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上涨仍然只是反弹性质,在没有得到实质的需求背景支持下,是不大可能上涨到去年的高价区间。过去4年里的大宗商品上涨是有供不应求的经济背景,而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暴跌造成价格已经回到90年代水准,干散货航运指数甚至从1万点以上跌至600点。今年以来全球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中国的收储造就了商品市场的反弹,而且还在持续中。也许在未来数年里,货币的贬值加之经济的逐步恢复会造就资源类的更高上涨,但短期内铜价的5500美元,油价的75美元区域会是反弹的相对高点。
黄金与大宗商品不同,更多的是资金避险的品种,特别是在股市不断崩溃的过程中,不断涌入。金价处在1000美元的高位区域。随着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反弹,近阶段对黄金的避险需求下滑,价格也将仍以振荡下行为主基调,不突破1000美元之前慎重投资。有观点认为金本位制度重归造成金价的爆炸上涨,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SDR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民币的地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今年初以来,中国不断与各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开端。人民币资产毫无疑问是长期看好的投资标的。
4.对应到A股上,您看好A股的什么板块、个股?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是制造业中心,纺织,家具,玩具,机电,数码产品全球产量大部分出自中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的产业如纺织,玩具等可能将逐步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区。但中国近十年来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给产业升级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未来数年全球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行业有望逐步向中国转移。配合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也将需要更多的资源,钢铁,有色和能源等行业都可能在产业整合中产生全球性的大企业。这次的全球危机是中国发展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我们也需要对能产生世界性企业的行业保持密切的关注。另需要注意的是,最近的国内股市反弹仍然是资金过于充裕的产物,经济刺激政策引发的经济回暖并不一定就此持续,加之股市短期涨幅过大,对近期的股市仍需要保持谨慎参与。
美国并不是第一个应用定量宽松政策的国家。日本早在2001年就采取过这一政策并持续到06年。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向银行系统提供充裕的货币,以鼓励借贷,促进经济,主要是因为货币利率已经接近0,无法再通过利率调节。在美国动作之前,英国已经率先实施了定量宽松,欧洲可能也将在未来采取这一政策。可以说全球流动性的增加乃至泛滥已经是确定是事实,货币的贬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至于美元的贬值,倒不一定是常规意义上的理解。货币的汇率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在全球各国都采取类似的政策下,美元的汇率反而可能是更为坚挺的。美国目前仍然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有着最先进的科技实力,购买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只能使用美元,这也是美元的有力支撑。不过,美元虽然还能保持对其他货币的坚挺,但是美元的泛滥使得其对资源类资产的贬值也是肯定的。大宗商品,原油,黄金等以美元定价的资源将有着非常好的上涨表现。
2.有人说,流动性泛滥可能导致下一个泡沫的诞生,而这个泡沫在中国的几率相当大,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应该说目前中国也是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度过艰难的日子,并且可以在全球危机中,把握更好的投资机会。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在危机中的投资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很老的一个例子,一群人分吃蛋糕,想要吃的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蛋糕做大,还有一种是分到更多的比例。在现在的危机中,全球资产价格都已经缩水非常的严重,手里持有现金的投资者这时候把现金换成资产,则占据了全球资产中更多的份额。我们看到国内的钢铁和有色企业已经开始了海外收购的道路,如果能够顺利整合,长期看肯定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相对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在危机中也在寻求更好的出路。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纺织品,机电产品,数码产品的全球产业转移。去年GE在宣布了1季度利润下滑后一周就宣布增加在中国20亿美元投资,充分说明了危机下,企业有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欲望。今年初,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越美国,加之美国汽车业的遥遥欲坠,或者说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进一步升级的机会也是很大的,而这也是中国一直致力的方向。
我们再说泡沫,任何泡沫都是有基础的,只是过高的透支也就形成了泡沫。应该说中国成为世界实业和资本投资的重点已经是肯定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管制还是非常严格,尤其是人民币仍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短期应该不会形成资本市场泡沫。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相信中国政府也会密切关注潜在的泡沫,有序利用全球投资资本,只要资本不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那么就是健康有益的。
3.美元的贬值会给哪些资产带来投资机会?有色金属?黄金?原油?
资源类的长期投资机会是肯定的,特别是大宗商品和原油,黄金相对来说更不看好。但是投资者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上涨仍然只是反弹性质,在没有得到实质的需求背景支持下,是不大可能上涨到去年的高价区间。过去4年里的大宗商品上涨是有供不应求的经济背景,而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暴跌造成价格已经回到90年代水准,干散货航运指数甚至从1万点以上跌至600点。今年以来全球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中国的收储造就了商品市场的反弹,而且还在持续中。也许在未来数年里,货币的贬值加之经济的逐步恢复会造就资源类的更高上涨,但短期内铜价的5500美元,油价的75美元区域会是反弹的相对高点。
黄金与大宗商品不同,更多的是资金避险的品种,特别是在股市不断崩溃的过程中,不断涌入。金价处在1000美元的高位区域。随着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反弹,近阶段对黄金的避险需求下滑,价格也将仍以振荡下行为主基调,不突破1000美元之前慎重投资。有观点认为金本位制度重归造成金价的爆炸上涨,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SDR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民币的地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今年初以来,中国不断与各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开端。人民币资产毫无疑问是长期看好的投资标的。
4.对应到A股上,您看好A股的什么板块、个股?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是制造业中心,纺织,家具,玩具,机电,数码产品全球产量大部分出自中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低附加值的产业如纺织,玩具等可能将逐步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地区。但中国近十年来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也给产业升级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未来数年全球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行业有望逐步向中国转移。配合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也将需要更多的资源,钢铁,有色和能源等行业都可能在产业整合中产生全球性的大企业。这次的全球危机是中国发展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我们也需要对能产生世界性企业的行业保持密切的关注。另需要注意的是,最近的国内股市反弹仍然是资金过于充裕的产物,经济刺激政策引发的经济回暖并不一定就此持续,加之股市短期涨幅过大,对近期的股市仍需要保持谨慎参与。
前一篇:2000,2250和2500
后一篇: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