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翔宇
南平惨案之后,现在社会大至从四个主体上作了分析,一、对杀人狂魔郑民生作了分析;二对社会责任也作为分析;三、对学校的安保工作更加是倍加责难也作了分析;四、有网友对媒体报道也作了分析。各方观点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段时间,我也边关注边思考。让郑民生杀人的到底是什么?
一、让他杀人的祖师爷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世界的公害,属于非传统的安全因素,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安全因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这个世界虽然广大,却不知何处是我们的安身之所。这种东西是怎样让郑民生杀人的呢?就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现代传媒介,在普天盖地的信息传播中,他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暗示,在他的内心世界最深处,种下了一个他自己暂时也不知道的恶种。当有一天,内外交困:工作上和领导发生冲突;情感上惨遭抛弃;悲愤交加的情绪无处宣泄,就如法炮制了恐怖主义在无法同强大的政治暴力机关对抗或“狗咬乌龟无法下口”时,就将屠杀的对象转向无辜的平民百姓。这次,郑民生要选择不特定的无辜对象,没想到的竟然是我们“祖的花朵”。也正是因为是学生,这件事变得更加恶劣。小时候,我听老人说,偷有偷道,不偷棺材本,不偷病痛之家;打猎有猎道,不猎杀幼小的和猎杀怀孕的动物。传统的偷盗猎杀之道,在这个丧心病狂的郑民生身上没有出现。再看看中国近段时间出现的几起滥杀案件,从手段、方式和性质上都有相同之处。
二、让他杀人的教父是“魔化、扭曲的人格”。当今这个世界的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那个在工作、生活、感情、心理上没有承着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俗语有话:“人到中年百事忧”。包括我自己也是人到中年,我也经受过爱情、工作竞争上的挫折,我没有去杀人,跟我一样的全中国很多中年男人也没有因此去杀人。《词源》对“人格”的解释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体现着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郑民生的成长所形成的孤癖怪癖人格来看,所形成的人格总和中,一定是魔化的、扭曲的人格在他的人格体系中居于支配的地们,并起着决定作用,起码在向小学生们举起屠刀的时候是这样。在心理学上的许多例子,可以看到相同的现象和共性。
三、让他杀人的帮凶是“专业技术”。我们知道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菜刀用在厨房切菜时,它是为人类服务的先进工具;当用来杀人越货时,它成为危害人类的杀人工具。那么,这里是什么出了问题呢?不是菜刀,是掌握这把菜刀人。如果是像郑民生一样,掌握了先进的外科技术,这时“菜刀”成了更加可怕的杀人工具。这次有视频监控显示,在短短的55秒钟之内,12个小学生中,能连杀8人,5人受伤。没有其医学方面的优势,恐怕只有电视上的绝世武林高手才可以达到“秒秒杀”的程度。留下给我们思考的是让先进技术掌握在什么人手上,让掌握这样技术的人受到什么样的限制,比如做教师的不能搞课外创收一样。
四、让他杀人的基因是“民族的劣根”。中国人有很深厚的民族劣根,就是没有爱心,没有正确的公平观,没有正义感。民族劣根表现在从《药》中吃血馒头,到今天的传销专门“吃熟不吃生”。这样根源在于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先贤圣人无数,却没有创造出一个“人”的正确概念,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比,显得极其不相称配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