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学反思

(2009-12-03 16:17: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贯彻课改的理念,从学生特点出发,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以“生本”、“能本”为主,多媒体为辅,激发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体现我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育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我校的“主体性、体验式、情境化”的新型教学观。具体反思有如下几点:

    1、值得肯定的:

   (1)凸显课堂由“平面型”向“立体型”转变。本节课力求将传统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力图达到生活逻辑与教材逻辑“两条主线”的共振。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前的预习初次反馈,课中的小组互动“兵教兵”,当堂训练二次反馈,课后的梳理小结,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构成一条由知、情、意、行的完整学习线索。
    (3)将“赏识教育”进行到底,做到行为化、经常化。课堂上互动表现,教师要“一枝一叶总关情”,老师通过表扬、赏识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悦。
    (4)注重人格教育,提高学科素养。高中阶段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特别是在社会责任和勤奋自强方面做好教育,课中注重公民人格教育,高二、三的学生步入18岁,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重要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关键。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觉养成平等、团结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自觉探究的钻研精神。
    (5)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课前反馈,学生由于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有限,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融入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2、引发深思的:

     (1)无论多完美的“预设”都无法替代课堂原生态的“生成”。如何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更好的契合是很难处理好的矛盾。

     (2)要防止片面夸大一节课所能承载的德育功能。一节课就想帮助高中生解决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几乎不可能。

     (3)一节很有挑战性的人生课程,涉及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劳动与奉献关系、个性与社会关系的大讨论等储多内容,如何因时因地取舍非常讲究艺术,没有一定水平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