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界:一刀掀开“钓鱼执法”黑幕的英雄!

标签:
法律交通行政执法断指黑幕孙中界上海钓鱼国庆钱学森杂谈 |
分类: 饭后唠嗑 |

案件水落石出,尽管当事司机之一、断指求清白的孙中界对调查结果表示满意,但一直关注“钓鱼案”的网友对事件的反思并没有终止:“钓鱼”之后谁还敢做好事?公开道歉之后是不是应该追究执法者的责任?以前以“钓鱼”方式罚没的车、款何时退还车主?网友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钓鱼执法”会扼杀雷锋精神
10月26日,当事人孙中界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写道:上海是我向往的大都市,想象中这里应该是非常文明的,一切都非常规范的,做梦也想不到上海是一个危机四伏、充满陷阱的地方。
这个初到上海的年轻小伙子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许多网友表示“钓鱼案”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败坏了社会道德,引起诚信道德危机。

上海网友将此次“钓鱼案”与前几年南京小伙搀扶倒地老婆婆却被法院判罚一事相提并论,称“如果只是偶尔帮助一下有困难的人,就要被动辄处于数以千元甚至几万元的罚款,此后谁还敢在中国做好事?即使有心,也不敢啊!”而被“钓”者之一的张军在接受采访时也的确表示:以后再遇到求助者不敢帮忙了。
新浪网友moto则说:“钓鱼执法”让“雷锋精神”蒙羞,看了最近的“钓鱼执法”事件,感觉浑身发冷,如果雷锋活到今天,在做好事时碰到“钓鱼”,他又作何感想啊!他还能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吗?
更有网友将歌曲《爱的代价》重新填词,创作出一首《好心的代价》讽刺“钓鱼执法”:“还记得老师说的话吗?学习雷锋帮助大家。他却遭遇钓鱼执法,是谁的耻辱?是谁的尴尬……”
仅有道歉还不够
“钓鱼案”水落石出之后,“钓鱼执法”属于执法不当还是违法的争论在网上引起激辩,有网友说,这不是简单的执法不当,性质恶劣,“不仅仅是一个道歉就能解决的”。许多网友期待政府严惩“钓鱼”者,以正视听。
新浪网友指出,对于受害者来说,“钓鱼执法”就是一个骗局,而有关部门设局使受害者的财物受到了损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诈骗的过程。而与一般诈骗不同的是,涉嫌诈骗的是当地执法部门。
有网友认为,政府勇于承认存在“钓鱼执法”并向社会公众道歉,此举值得赞赏,上海市政府“必须坚决依法整治非法经营行为;坚决禁止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不正当调查取证行为”的表态更是掷地有声,但仅将“钓鱼执法”含糊其辞地定义为“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手段”,未免让人有些失望。
有媒体评论指出,光是一个表态、几通道歉,可能真的解决不了问题,应该严查近几年罚款收入和使用情况,并且将调查结果公诸于众。特别是应该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了解罚没的钱款收入进了谁的口袋,这些钱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查出非法所得,也应该有个明确的处理意见。
据媒体报道,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承认孙中界的确是被“钓鱼”后,众多被“钓”车主大受鼓舞,100多名中招者聚集在原南汇区城市管理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要求还车或退回罚款。
网友认为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予以积极回应。“捂着、掖着,不公开透明,那大家就只能当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这件事的处理说明政府有进步,那就继续加大处理力度吧。”深圳网友如是说。
有的网友认为,如果对那些被“钓鱼执法”的其他人没有给一个说法,过去的“钓鱼”收入不能退还,那么大家对政府部门的诚意就会产生疑问:今后能否能彻底纠正不正当的执法作风,会不会出现对忍气吞声者照“钓”不误,而对强势维权者“网开一面”的情况?
人民网网友称,“钓鱼执法”不应止于孙中界这一个案件,还应该全面调查还有多少没有曝光的“钓鱼案”,有多少“钓鱼”者从中牟利。
“钓鱼执法”如何不重演?
一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何以引起全国各地网友的巨大反响?沸腾的舆情似乎透露一个信息:“钓鱼执法”绝非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独有。正因如此,网友们才希望借着孙中界案,彻底清除执法弊端。
如何防止“钓鱼执法”再度重演?
部分网友认为,此次“钓鱼执法”,如果没有孙中界断指抗争,没有媒体的舆论攻势,很难想象事件会得到解决,为什么老百姓维权非得这么血淋淋不可呢?因此,网友呼吁,在面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和事件上,人大、政协等国家权力机关不能失语,应该对民众关心的诉求有所回应,为人民利益奔走。
荆楚网评论员范子军指出:“钓鱼执法”生成的原因可以说既有制度方面的,也有系统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举一反三,从完善制度、提升素质等方面入手,进行“刮骨疗伤”,让野蛮执法、暴力执法、趋利执法等违法执法乱象尽快淡出公众视野,维护法治社会、文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