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平凹《“卧虎”说》赏析

(2009-04-04 00:08:22)
标签:

贾平凹

卧虎

雕琢

分类: 文学欣赏

    我说的“卧虎”,其实是一块石头,被雕琢了,守在霍去病的墓侧。自汉至今,鸿雁南北迁徙,日月东西过往,它竟完好无缺,倒是天光地气,使它生出一层苔衣,驳驳点点的,如丽皮斑纹一般。黄昏里,万籁俱静了,走进墓地拨荒草悠悠然进去,蓦地见了:风吹草低,夕阳腐蚀,分明那虎正骚动不安地冲动,在未跃欲跃的瞬间;立即要使人十二分地骇怕了!怯生生绕着看了半天,却如何不敢相信寓于这种强劲的动力感,竟不过是一个流动的线条和扭曲的团块结合的石头的虎,一个卧着的石虎,一个默默的稳定而厚重的卧虎的石头!

    前年冬天,我看到这只卧虎时,喜爱极了,视有生以来所见的惟一艺术妙品,久久揣想,感叹不已,想生我育我的商洲地面,山川水土,拙厚、古朴、旷远,其味与卧虎同也。我知道,,一个人的文风与性格统一了,才能写得得心应手,一个地方的文风和风尚统一了,才能写得入情入味,从而悟出要作我文,万不可类那种声色俱厉之道,亦不可沦那种轻靡浮艳之华。“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

    我在那墓场呆了三日,依依不肯离去。我总是想:一个混混沌沌的石头,是出自哪个荒寂的山沟呢?被雕刻家那么随便一凿,便活生生成了一只虎了?而固定的独独一块石头,要凿成虎,又受了多大的限制?可正是有了这种限制,艺术才得到了最充分的自由吗?貌似缺乏艺术,而真正的艺术则来得这么的单纯,朴素,自然,真切!

    静观卧虎,便进入一种千钧一发的境界,卧虎是力的象征。我们的民族,是有辉煌的历史,但也有过一片黑暗和一片光明的年代,而一片光明和一片黑暗一样都是看不清任何东西的。现在,正需要五味子一类的草药,扶阳补气,填精益髓。文学应该是与世界相通的吧,我们的文学也一样是需要五味子了,如此而已。

    但是,这竟不是一个仰天长啸的虎,竟不是一个扑、剪、掀、翻的虎,偏偏要使它欲动,却终未动的卧着?卧着,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它卧了个恰好,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

    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但是,实践却是那么艰难,每走一步,犹如乡下人挑了鸡蛋筐子进闹市,前虑后顾,惟恐有了不慎,以至怀疑到了自己的脚步和力量。终有幸见到了“卧虎”,我明白了,且明白往后的创作生涯,将更进入一种孤独境地。喜从此有了“源于高度的自信”,进一步“精于其道的自感”(这是袁运甫的画语),我想,意识于我是亲近的。

    我的“卧虎”啊……

 

    【欣赏】

    写作,无论是名师大家,还是初涉此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是一种艺术,对艺术的追求如同面壁参禅,是无止境的。贾平凹涉猎的艺术范畴,有小说、文论,还有散文,等等。无论哪一种,都表现出了他作为当代名作家的艺术底蕴。尤其是他的散文,用笔如行云流水,释理则自然深邃,读后,总令人掩卷遐思,回味无穷。然而,这篇《“卧虎”说》告诉我们,他的创作追求也是那么艰难,他形象地喻为“犹如乡下人挑了鸡蛋筐子进闹市,前虑后顾,惟恐有了不慎”。想想,也不奇怪,一部《红楼梦》,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没有不懈的艰难追求,艺术将停滞不前,以至不再成为艺术。

    追求不是盲目的,目标应该是:“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蕴,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不失之于晦涩,亦不流于浅陋。精神、气韵,是一个人性格和文风的体现。如我们平时读书,读得某几位作家的作品多了,自然能分辨清楚哪篇文章是哪位作家的手笔。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宗璞的散文辞藻秀美,行文细腻而玲珑剔透;汪曾祺的散文则如同对面叙谈,娓娓道来,却质朴与深奥同在,浑厚与哲理共存。这些人都是大家,初期为文,不要说有独特的“精神”、“气韵”,模仿都是模仿不来的。但是,“重情感,重气韵”则不难,即为文要融注入自己的真情,抒发出自己的认识、体验。自己读起来尚有隔膜感,何况他人?“整体”,既指文章的结构,又指文章的艺术效果,主要的应该是后者,有些文章语言较美,但读来却缺乏韵味。而老辣的作家则运笔不见痕迹,看似平淡,细细玩味,则其意无穷。《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对一些古诗名句的领悟,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也是指文章的艺术效果而言,随着作文的长进,自然会参透其蕴涵的道理。

    至于“文学也一样是需要五味子”之说,是指应该追求健康的内容和文风,这同样也是重要的。文风正了,再注重情感与整体,无论是“仰天长啸”“扑、剪、掀、翻”的猛 “虎”,还是“内向”“寂静”“狂澜深藏”的“卧虎”,都会“重精神”、“重气韵”,让人有“单纯,朴素,自然,真切”之感。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文风与性格的统一”,也才具备了“东方的味”和“民族的味”。

    作家在文末说“以中国的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上面所说的内容,正是《“卧虎”说》阐释的“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作家艺术造诣已经极高,尚在追求,我们决不可以怠惰的心态对之。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