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速度及血脂的影响
(2024-11-26 21:42:10)
标签:
365 |
丁苯酞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脑血流速度及血脂的影响
程颜梅 李博 张洪武 田思思
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sufficiency,CCCI)指多原因引发大脑发生慢性、广泛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疾病,1990年由日本学者提出,临床常见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和健忘等症状。
丁苯酞是临床一类抗脑缺血药物,再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丁苯酞软胶囊可增加脑缺血区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部微循环。
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临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脑供血不足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普遍得到重视,
但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却较少引 起
人 们 的 注 意。
慢 性 脑
供 血 不 足 主 要 病因:
颈椎寰枢关节及颈5、6关节错位,刺激椎动脉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者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使得对应脑部供血不足;
血压降低,心搏出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
机体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和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发生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形成微血栓,堵塞小动脉血管,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超敏 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 C 反应蛋白,该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当机体出现炎症时,超敏 C 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对脑血管内膜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脑供血不足。
本研究显示,通过临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要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水平,丁苯酞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药物。
血脂指标异常引起的高脂血症可导致机体动脉粥样硬化,血粘度水平升高,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之一,
另外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增加血脂异常的危险。
我们研究发现丁苯酞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TG、TC 和 LDL-C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低于常规
对照 组 各指标的相应水平,而HDL-C比治疗前升高。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依赖机体的血液循环来实现。
由于脑的新陈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复杂,而且脑的耗氧量大,没有能源物质的贮备,所以脑对血液供应的依赖性强。
当脑动脉血流中断1-30秒时,脑细胞就会受到损害,不过尚可恢复;
若血流中断3-5分钟,则脑细胞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较少能恢复正常;
如果血流持续中断30分钟,那么脑细胞就会发生严重坏死、功能丧失。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腔狭窄,通过的血流量减少,常导致脑部供应区出现供血不足。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11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速度异常占97.96%(其中丁苯酞组脑血流速度异常 55例患者,对照组脑血流速度异常者54例),
研究对象接受临床治疗后,丁苯酞组脑血流速度正常者达 44例,对照组为32例,丁苯酞药物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