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的刘建教授心悸病诊疗经验及临床评价研究

(2024-03-10 17:06:42)
标签:

365

基于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的刘建教授心悸病诊疗经验及临床评价研究
白轶凡
河北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
1.通过Meta分析对中医药治疗心悸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分析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心悸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
2.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治疗心悸的中医病案的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寻其治疗心悸证治规律,总结导师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研究方法:
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收集2012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心悸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s)。用Revvman5.4.1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并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结果是否稳定,用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数据挖掘:收集导师门诊2018-2022年中医门诊治疗心悸医案,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功能,得出高频用药、药对及核心处方等,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导师治疗心悸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挖掘其潜在类方。
研究结果:
1.Meta分析共纳入29篇中文文献;分析结果:
疗效分析:
(1)中医证候疗效:P=0.93,I2=0%,RR=1.11,95%CI[1.08,1.15,Z=7.30(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药治疗较西药常规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中医证候。
(2)心电图疗效:P=0.99,I2=0%,采用随机模型合并统计量,RR=1.15,95%CI[1.11,1.19],Z=7.83(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
(3)中医证候积分:P=1.00,I2=0%,采用随机模型合并统计量,Z=0.27(P=0.79),因各文献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标准不统一,中医证候积分有一定的异质性,但是中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较西药常规治疗仍能更有效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安全性分析:有7篇文献具体描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P=0.93,I2=0%,RR=0.65,95%CI[0.22,1.87],Z=0.80(P=0.42),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
总体评价
结果
中医药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心悸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2.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1)一般情况:纳入的200例病例811诊次中,男性83人,女性117人。
(2)证候统计:主要症状是以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的症状,为中气下陷型心悸的主要症状。
(3)药物频次统计:位列前十味的药物为黄芪(811次),知母(811次),桔梗(811次),升麻(811次),柴胡(811次),白芍(518次),葛根(510次),蔓荆子(471次),黄柏(467次),白术(396次)。
(4)药物属性统计:对纳入病例中的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主要的功效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是四气主要是以温、微寒为主;五味甘、辛为主;归经主要肺、心、脾经为主;功效分布主要是以升举阳气、益气复脉为主。
(5)聚类分析:第一类:黄芪-桔梗-升麻-柴胡-知母-党参-甘草,第二类方:炙甘草-白芍-葛根-黄柏-蔓荆子-升麻-黄芪,第三类:党参-麦冬-五味子,第四类:丹参-砂仁-檀香,第五类:枳实-白术。
(6)潜在新类方: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来复汤。
研究结论:
1.通过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心悸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2.导师治疗中气下陷性悸善用黄芪,黄芪的用量都在30-90g之间,因大剂量黄芪善补气又善升气,缓解因气陷心悸、胸闷、气短之证。
3.用龙骨-牡蛎收涩之品,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也并不有碍于大气的升降,因为龙骨-牡蛎最能涉血之本源,此证若但知升其大气,恐血随气升。
4.在治疗心悸疾病时,加用熟地黄、山茱萸补肾之品,采用欲温心阳,必助肾阳的理念,因肾为先天之本,重视培元固本的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