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和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2-20 21:42:00)
标签:

36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和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门操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药剂科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皮炎类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具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治疗此类疾病以防范诱因、控制病情进展为原则,方法以药物治疗较为多见,但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探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 2021 年 2 月—2022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7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均符合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用组,每组各 35 例。
方法 
单一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5 mg/次、1次/d、口服。
联用组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0.05%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进行治疗,每次在患处均匀涂抹,每日早晚各进行 1 次。
两组均连续用药 4 周。
结果
两组症状减轻时间比较 联用组和单一组疼痛减轻时间分别为(10.95±1.19)、(15.37±2.21)d,红斑减轻时间分别为(13.08±0.16)、(17.20±1.15)d,水疱减轻时间分别为(15.03±2.18)、(19.17±1.12)d。联用组的症状减轻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18、20.993、9.993,均P0.05)。
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联用组和单一组白细胞介素-4分别为(33.16±5.99)、(46.74±4.82)ng/L,白细胞介素-10分别为(9.17±1.01)、(12.23±1.93)ng/L。联用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单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449、8.311,均 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用组:治愈 16 例、改善 18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4%;
单一组:治愈 10 例、改善 17 例、无效 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77.14%。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用组:头痛 1 例、嗜睡 2 例、口干 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29%;        单一组:头痛 1 例、嗜睡 1例、口干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

讨论
湿疹和皮炎类皮肤病属于皮肤科诊治范畴,具有患病率高的特点。典型症状有对称分布的皮疹、瘙痒、红肿、脱屑、渗出等,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另外,因此疾病病程迁延且易复发,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会对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为常用治疗药物,属于组胺 H1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过敏时释放的组胺类物质,从而改善瘙痒症状,达到抗过敏效果;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头痛、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舒适度。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症状,同时也可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吞噬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将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应用,实现了协同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脏腑代谢、改善免疫功能、缓解瘙痒等相关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满意。
本文结果显示,联用组的症状减轻时间均短于单一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提升舒适性,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病情恢复,值得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