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与口服抗凝药物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02-16 11:53:58)
标签:
365 |
左心耳封堵术与口服抗凝药物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任艳霞1,2安智晶1,2张得梅1,2郭雪娅1
1.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2.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摘要: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与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英文检索方式为("atrial
fibrillation"or"AF"or"nonvalvular AF") and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or"LAAC") and ("new oral anticoagulants"or"NOAC"or"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or"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or"warfarin")。中文检索词包括"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新型口服抗凝剂""华法林"。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复合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全因死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
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3篇,非RCT 6篇,总计2
42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房颤患者应用LAAC相较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复合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
0.62~1.31,P=0.59),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
0.48~2.59,P=0.81),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
0.38~2.11,P=0.81);相比于华法林和NOAC,LAAC出血事件的发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8,95%CI
0.35~0.65,P=0.000)。
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LAAC,相比于口服抗凝药物,栓塞、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但有更低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