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2024-02-01 12:30:00)
标签:

365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叶浩1金宵玥1郝文哲1李子龙1陈实1王保国2
1. 安徽中医药大学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以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为特点,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多以气虚血瘀型常见。中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元气亏损,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机多为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当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灸刺督脉”疗法是延续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的治疗思路,属于“通督调神针法”范畴,以“督脉入络脑”为理论基础,取百会、大椎为主要施治点,艾灸、刺络为治疗手段,2穴合用,以达气旺血行、祛瘀生新、气血互生之功,通过督脉通、精气升来达到脑髓充之目的。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百会、大椎的配伍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明显效果,尤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如王兴梅等应用“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疗效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达 89.09%,能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水平,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张可等以百会为艾灸主穴、大椎为刺络主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王保国等用“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该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效果,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是一个由多种途径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艾灸百会、大椎刺络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皮质区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34(CD34)、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13(CD133)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表达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该疗法对血管新生因子、细胞生长因子均有良性调节作用,可促进梗死区域血管新生,加快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孟凡颖等研究发现,针刺督脉腧穴“百会”“大椎”可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R)的表达,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速度。惠建荣等研究发现,电针结合传统针刺百会、大椎可以促进神经组织特异性磷酸蛋白(GAP-43)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而促进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小  结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位在脑,目前临床对“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已达到公认,“通督调神”思想在指导针灸防治脑病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且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发病人群的角度出发,将其定位于王清任所论气虚血瘀型“中风”范畴,并据其辨治中风“气血论”,确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为本、瘀血为标的病机,并遵其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采用“灸刺督脉”的治疗方法,以督脉生理、施治主穴百会与大椎生理、灸刺机理为研究基点,现代临床治疗案例及相关实验研究为论据支撑,可以初步证实“灸刺督脉”疗法具有补气行血、祛瘀生新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缺血区血流的供应,促进受损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被纳入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