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移因子----安全有效的人体免疫增强剂

(2017-06-06 17:11:41)
标签:

365

1949年,Lawrence首次发现结核菌素阳性供者的活淋巴细胞能使皮试阴性受者转变为皮试阳性。以此为依据,1953年至1955年,Lawrence等将其对应的白细胞可透析物质(DLE)重复实验后,发现DLE具备活淋巴细胞同样的功能,即其提取物仍具有转移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将这种能将供体的某种特定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给受体,使受体也具有该种细胞免疫力的物质称为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存在于人和动物免疫淋巴细胞内的可透析的小分子物质,属于多肽和多核苷酸类,TF成分复杂,许多研究者试图分离、纯化,以便研究其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但至今仍未取得理想效果。它能够特异性将供体细胞免疫力传递到受体细胞内,特异性地增强受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新型免疫激发剂,且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被誉为T细胞活性的触发剂,细胞免疫的增强剂、细胞免疫调节剂及干扰素产生启动剂。其分子质量小、无毒、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不产生对抗抗体且可超越种系界限应用等优点。

现已证明,动物种间、人与动物之间均可以通过TF交叉转移细胞免疫,即TF能将供体的某种特定的细胞免疫效应转移给受体,仅仅是转移程度有差异,这种效应无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可在不同种属之间相互转移,如猪的TF能将其特有的免疫功能转移给牛、犬、鸡甚至人,牛TF治疗小儿EB病毒与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及疱疹病毒感染疗效显著等。因此,人们对动物TF的研究与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目前,已研究报道的有人、猪、牛、羊、犬、鸡、鼠、猫等10多种动物的TF,其中以猪、牛的TF研究较多。由于人的TF材料缺乏(人的白细胞、脾等)且其来源可能存在某些潜在性危险,因此国内外主要开展了动物TF的研究,并已转向利用动物TF治疗人类多种疾病,TF在人医临床上对肿瘤和艾滋病尤其是对病毒性疾病,如疱疹等的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


TF的免疫学活性
一方面具有非特异性,可同时刺激所有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特异性,一种细菌或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会产生一种特异的TF,这种特异的TF应用到其他动物,可将这种免疫信息传递到该动物,激发特异性免疫。此种特异性免疫通常可在受体接受TF后的4~24 h便可获得相应的细胞免疫功能,这种迅速获得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维持数月或数年之久。

TF作用时间快,一般18~24 h,最快者4 h即可激活宿主的淋巴细胞,使受体致敏,持续时间可超过1年。一个TF单位相当400000000个白细胞制成。TF转移细胞免疫能力需要的剂量小到0.01单位就能使受体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
TF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其直接的作用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但理论已证实,TF能传递抗原特异性物质,作用于T细胞、巨噬细胞和介导免疫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IL-2、IFN和集落刺激等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生成,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调整多项免疫反应,以增强受体的免疫功能。



        国外,在TF治疗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各种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治疗,均取得一定的疗效;1979年以后,国内逐渐应用于兽医免疫和临床治疗,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TF作为一种免疫制剂,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转移因子对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均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缩短机体免疫应答期,促进抗体的产生,并延长抗体高峰期,使之维持更长的时间。


转移因子安全,作用迅速,效果显著,无药物残留,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抗原性,再加上来源广,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使其成为目前治疗一些原本无法治疗或现有疗法有毒性的疾病的标准疗法。大量研究表明,TF在防治动物传染病,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效果确实可靠,尤其重要的是特异性TF对目前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疫苗等无法有效控制的疫病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呼吸道反复感染
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流感病毒、腺病毒均能抑制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功能,使抗病能力下降,易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转移因子能诱生干扰素,直接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与复制,并能增强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调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解除某些病毒对T细胞和T细胞亚群功能的抑制,防止其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可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终止呼吸道感染患者与免疫功能障碍相互作用,促进康复。文献报道:采用转移因子联合维生素A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结果能较全面地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达100%,显效率为87%。

治疗支气管哮喘
哮喘根本特征是气道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状态,病毒感染后使上皮损伤,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易致气道的神经源性炎症加之上皮屏障功能丧失。文献报道:应用人血转移因子(HB一TF)和固本咳喘片(党参、白术、获菩、甘草等)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gG无明显变化,IgA有所升高,IgE和IgM显著下降,免疫失衡状态得到改善,机体抵抗力进一步增强,有效率90.3%(28/31),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转移因子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显著。

治疗面部扁平痊
扁平庆是由乳头状病毒感染,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病程慢性,可复发。据报道,采用左旋咪唑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面部扁平疵,痊愈率为88%,而左旋咪组为62%,转移因子组为60%。说明小剂量的左旋咪和转移因子有协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作用。联合治疗较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治疗的疗效更为理想。


治疗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名遗传过敏性(皮炎)湿疹。该病病因复杂,多有家族性遗传过敏史,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此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因而易合并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文献报道,用派瑞松霜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疗效满意。


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特异性转移因子(STF)是免疫淋巴细胞内的一种可透析小分子物质,即多肤
和多核昔酸,对免疫功能失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激发非致敏淋巴细胞为致敏淋巴细胞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即抗肿瘤作用。
免疫疗法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又一抗恶性肿瘤的手段,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凡经过以上几种手段综合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细胞免疫在抑制肿瘤生长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STF作为一种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制剂,目前正尝试用于恶性肿瘤的病人,以期提高此类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从70年代至今,许多恶性肿瘤病人都接受过STF治疗,如成骨细胞肉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

在用法上,一般采用腋窝或上臂内侧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1~2单位,1~3个月为一疗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TF能抵抗胃内的酸性及酵素环境,口服给药也有相同效果。

Pizza(1996)报道,应用STF治疗50例D3期转移性非荷尔蒙依赖型前列腺癌患者,每月肌注2~5U的STF,跟踪随访1~9年。结果2名病人得以完全缓解,6名病人部分缓解,14名病人没有发展及转移,平均存活期高于以往文献报道同期病人的存活率。
据Fujisawa等(1996)报道:用STF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85%,而单纯手术组则为72%和6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用STF组发生远处转移的频率也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