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矮小,当心是病
(2010-07-05 11:44:29)
标签:
健康生长激素家庭医生矮小症儿童育儿 |
别以为孩子个子矮是天生的,它很可能是一种病——矮小症。作为家长,应持续跟踪记录孩子在儿童成长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就医,查明问题所在。若确定是矮小症,有必要尽早治疗,以免抱憾终生。
儿童矮小或是患病
杜敏联教授指出,“矮小也是病”说的是儿童期的矮小有一部分是矮小症,由疾病引起的,当然广义的矮小症也包括成人在内。
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更没有定时为孩子测量身高的习惯,甚至认为只要营养够了,孩子迟早是要长高的。其实,这些都是误解。
“生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爸爸妈妈就要开始重视他的生长,就要去做儿童保健”,杜敏联教授说,孩子在不同的阶段生长发育不一样,应定期体检,小婴儿每3个月一次,一岁之后每半年到一年一次。对于孩子入学后的体检资料,特别是每年体检的身高,家长一定要关心,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进行干预。
激素缺乏致矮小症
矮小症主要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换句话说,如果这部分儿童不及时干预,他们中绝大多数成年后的身高难以达到1.5米。矮小症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激素缺乏、先天性异常、长期营养不良等。
1、激素缺乏
杜敏联教授分析称,从内分泌的角度看,生长激素缺乏是导致矮小症的最常见原因,大概占到十分之一。由于脑垂体的种种问题,或先天性问题,或后天疾病及损伤等,一旦它分泌生长激素不足或停止,那么身高也就长得慢或不长了。
此外,另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异常就是甲状腺功能的不足,在儿童中多是先天性的,目前国家已将其作为一个新生儿筛查,要求在出生的时候就诊断,因为这种缺乏症在3个月以前治疗,完全可以有正常的身材和体格。
2、遗传缺陷
先天性遗传方面的疾病也是导致矮小症的重要原因,例如,骨骼疾病中的软骨发育不全,也就是常说的侏儒,会导致四肢短小,身高很矮,甚至成年后都不到一米。对女孩子来说,遗传染色体异常也是个问题,如有的人少了一条“X”染色体,或者一条“X”染色体不正常,这都会导致个子矮小,甚至不发育。
3、出生低体重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出生低体重,如有些孩子尽管是足月出生,但他的身长体重都达不到正常人的界限(体重不足2500g)。这类孩子中约10%的人将来身高会矮。“就是我们医学上叫不追赶,应该要追上去,但是他追不上去,追不回他父母给他应有的身高。”杜敏联教授说,这类现象也不少,因为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出生就这么小,就让他慢慢长,现在不长以后会长。
4、喂养不当
“有些根本没有病,问题就在于婴儿期喂养不好”,因为婴儿期生长最快,有些人那段时间就把身高给丢失了。据杜敏联教授介绍,婴儿1-3月大时,每个月能长三公分,当到3-6月大时,每个月能长两公分。一旦错过这样的生长速度,以后就算营养再好,前面丢了的也就丢了,回不到那么高的生长速度。
另外就是糊状食品添加的延迟,大概在宝宝4个月就应添加,这不仅仅是人们说的耐饥一点,更重要的是实现从液体食物过渡到成人的固体饮食。糊状食品的添加对训练孩子的吞咽、咀嚼,非常重要,如果添加延迟,孩子就不会咀嚼,甚至不会吞咽,等到很大了喉咙可能就特别细等诸多问题。
青春期前治疗最佳
儿童生长发育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胎儿到2岁的生长快速期,通常出生后第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第二阶段为3岁到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减缓期,每年长5-7厘米;第三阶段为青春期生长加速期,男孩增长25-28厘米,女孩增长23-25厘米。
据了解,中国有约七成矮小症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家长一般都是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发现问题严重性,再进行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临床上最常见最多的矮小症因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致,因此只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对矮小症干预的效果就越好。同时,也要注意儿童全面营养,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这些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帮助。
马华梅副教授就说,如果确定了是生长激素缺乏症,那么孩子2岁后就应该采用生长激素治疗进行调控,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一般是这样子,只要你还有生长的空间,打生长激素就是有效的”马华梅指出,只要是矮小症患者的骨龄在大概15岁以下,年生长速度达2厘米以上,这时治疗都有效,一旦成年定型,骨骺闭合,那么就没有效果了。
生长激素使用的疗程、剂量都是根据病情来定。正规疗程下,治疗通常从两三岁开始直到年生长速度不到2厘米,也就是说在应该生长的空间内都有生长激素补充。不过,马华梅副教授说,“在中国这个情况下,不一定家长能承受这么久的治疗。一个是家长的依从性,一个是经济能力,还有就是人们对激素的恐惧心理。”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