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难中的吟唱----读萧红

(2010-01-07 22:36:13)
标签:

箫红

萧军

鲁迅

许广平

屈原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娜拉

杂谈

分类: 读书

1911年,对于苦难中的中国而言是希望的开始,自此才有其后风起云涌的百年。也恰在这一年,一个小女孩诞生在北中国的一个富裕而冷漠的家庭,也许是因为出生在端午的原因吧,让她短暂的生命拥有了歌吟的隐秘能力,因为在中国,端午总让人们想起屈原,那个在苦难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不屈诗人。

百年前的中国,呼兰河畔,尚是怎样的蒙昧状态,因为端午节出生的孩子所隐喻的不祥,让整个家庭对这个孩子抱有疑虑,除了祖父。更为不幸的是,母亲去世,父亲续娶,童年就只留下寂寞的影响和祖孙学诗的斑驳记忆。但是,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那个懵懂的女孩在后花园独自观察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并不知道上天给她安排的是怎样一条婆娑迷离险象环生的生命之路。在她有口无心的学诵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时候,谁也不会料到竟会一语成谶地让她最终成为永远漂泊的流浪女,再也回不到故乡故土。

就如同那个时代的所有故事一样,新式的教育带给了年少气盛的她抗争命运的勇气,她甚至来不及仔细地想一想就成为了现实中的“娜拉”,却对于“娜拉”出走以后的生活境况一无所知。现实很快给出了极其冷酷的答案,出走的“娜拉”只能选择回来,回来以后却发现世界早已变了一个样,甚至最终沦为无家可归。那个叫张乃莹的女孩子盘桓在哈尔滨的日子逐渐演变成一场越来越恐怖的梦魇,直至身怀六甲的被抛弃在东兴顺旅馆丧失全部自由。绝望中,她拼尽全身力气“呼救”,她如何能够甘心一场“革命”终至于如此结束。。。

这个世界总有奇迹会发生,而奇迹发生的时点越是险绝,那奇迹散发的光芒就越加的耀眼,拯救和被拯救者,甚至于旁观者,也就越加的惊叹造物的弄人。这一刻,正剧的主人公:三郎和悄吟出场了,但他们尚未知觉,直到那犹如天籁的吟唱出现:

那边清溪唱着,

这边树叶绿了,

姑娘啊!

春天到了。

歌声中,旧有的形象“全不见了,全泯灭”,世界变成了“水晶石的雕体”,一场旷世之恋降临到他们的头上,艰难和困苦暂时隐退,甚至自然也来帮助他们,用松花江决堤的大洪水,令无数人丧失生命和家园的洪水,给萧红带来的是重获的自由。至此,苦难并没有结束,只是因为拥有了生命的动力,悄然的吟诵就此开场,就如同夜莺,在漆黑的暗夜里,竭尽生命的全部,泣尽最后一滴血。

如果这个故事是一则童话,那么,公主和王子就应该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彼时的中国大约是不会有童话的。所以,《春曲》的痴情之后,依然是悲苦和凄绝。北国愚昧封闭的农村和丑陋肮脏的城市,在本色的不加掩饰的絮烦的叙述中流向读者的眼中和心中,激起的悲愤和共鸣在那个时代汇聚成民众声音的一种。

奇迹再一次的出现,鲁迅先生出场了。鲁迅在萧红生命中的意义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夸大的,鲁迅给予萧红的关爱,其完整和温暖的程度在她的生命中是绝无仅有的,几可媲美的只是记忆中的祖父。也正因为此,《回忆鲁迅先生》才成为萧红作品中少有的温暖色调,也让人们得以领略鲁迅先生的冷峻犀利的背后的慈爱,以及鲁迅和许广平家庭生活中感人的平凡点滴。

只是苦难从来没有离开过她,她一再的体验城市的倾覆,直到在倾覆的城市中迎接死亡。她始终惧怕孤独,拼命想抓住身边的男人,却还是只能寂寞的离开。《生死场》中尚能力透纸背的写出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呼兰河传》里就更多的是寂寞。她一如既往的吟唱着,病痛中,也在逃避着医院,直到病魔将她完全的吞噬,那个年近31岁的生命。

 

我读萧红的作品,发现她并不是我喜欢的作者的类型,但是,我却不能不被她所感动。她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作家,或者小说家,她更像一个非常自我的叙述者,只是一味的自说自话的讲述,那吟诵的节奏完全取决于生命间彼此的感受,就如同一个原生态的歌者,那歌声就是自然的流淌出来的,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伪饰。也一如原野中自然怒放的花朵,不在意环境的颓败,或枝干的伤挫。如果说,《回忆鲁迅先生》中我会被鲁迅先生或者许广平先生所感动,那么,《商市街》的饥饿,《生死场》的奋争,《呼兰河传》的凄凉无奈都是箫红自己的,她一生吟唱的,都是她本身生命中的所有,她的敏感她的爱恨她的失却她的苦难,只是这些痛苦也暗合着这个民族最为悲怆最为不堪的无边苦难,她的歌声和眼泪就混同在民众一道,成为和声中最为闪亮的一个部分。

但我仍然不得不为箫红遗憾,她原本就是一个天赋的歌者,她手中的笔是怎样犀利的武器,她以一个羸弱的女子,几乎被丢弃的生命,却放出如此的大声唱出如此强劲的声音,却在生命原本应该鼎盛的时间里,戛然而止。浅水湾畔,我想总一定有很多的不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