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2009-11-11 22:21:16)
标签:
江湖王国维人间词话自由独立圣女贞德陈寅恪杂谈 |
分类: 读书 |
日前在一位博友的博客上看到“相望于江湖”这样的几个字,一时间就感觉有一点呆了。已经很久不看武侠小说了,只是那一刻那些场景还是会瞬间的浮现在脑际,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知其不可而不为吧。也许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最正确最正常最容易被认同也最能够维护自己的行事方式。他比之掉头而去的人要“深情”,比之“奋不顾身”的人要成熟,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借力打力,自然可以一望而尽知江湖。这样的人,大概是可以成为大师的。
早上我随手翻看“人间词话”的一个注释本,看到注者直接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理解为“知其不可而为之”,不由得心里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两句诗是从小就读过的,也曾经感动过,甚至还会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再引用,以显得自己略有文采。王国维把它当作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二层境界,然而我终于也没有明白,这实在似乎不是一个常人可以走到的情形。以前把“人间词话”从头翻到尾,也没有读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之所指,今天只这一句,我就算体悟到了一点点静安先生的刚直心意。大概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是惯于含蓄曲折的,也大概惟其那种曲折的意境可以将悲天悯人的忧思装点得唯美一点。或者也许,读诗词就是要一点一点慢慢品味,就如同登峰造极自然是一步一景的拾阶而上。
但是,无论如何,“知其不可而为之”之说,还是让我深为感动。在通常情况下,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当人们在明知其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为之的决定,实在是已经将通常的价值取向放在一边,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一己私利放在一边,甚至也许是安危是得之不易的一切,那么使之能够为之的原因就更显出异样的光芒。我们在古代中国可以看到孔子,或者诸葛武侯这样的人物故事,但是真正可以称之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我以为应该是伽利略是达尔文,也是鲁迅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他们清晰地看到新思想的颠覆意义,也看到旧势力的丑陋和强大,也仍然要不惜“为之”。这应该就是理想主义的灿烂云霞。
在现实的生活中画地为牢的情形实在是太多了,在习俗、陈见和权威的裹挟下,人们的思想根本是无从伸展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所提示我的是一种不计得失的勇者之心。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层一层的禁锢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犹如一个模具中脱胎出来的产品,没有个性没有棱角没有任何自我的标识甚至不敢表达与众不同。在“可”与“不可”之间的重新认定,其本质就是自我救赎自我解放的决心,那可以将庸常的黯淡生活点亮的神奇之光就在于我们如何选择我们的作为。这时候,我想起了圣女贞德,一个平凡的乡村女孩子如何可以脱胎成为整个民族的拯救者,就是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雄心。
我犹自记得在读陈寅恪先生生平的时候,很多次地为他的行为所讶异,象我这样的人,跟随成长而来的束缚和制约常常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阅读时才会像镜子一样照见那些无形的樊篱,没有得到过自由的人就根本不会知道自由长着什么样子,独立、民主、平等。。。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概念,所以,我们实在只有一种武器,一种让我们的思想可以无尽伸展的利器,一条让我们有可能直达未来的通途--知其不可而为之,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