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的唯美追求之途

(2009-11-07 14:42:55)
标签:

居里夫人

科学

激情

奉献

设备

体制

报酬

诞辰

纪念

杂谈

分类: 看电影

 

 

深秋的晚上,也许阳台会漏进一点月色吧,我没有太在意,我把这个秋天最后一个且是温暖安静的晚上给了一部老电影,“居里夫人”(Madam Curie)。那是一部黑白片,是美国人在1943年拍摄的,它只是用平实的风格叙述了居里夫妇从相识到共同发现提炼出镭的过程。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我想是因为它用电影的语言描绘了科学家内心的激情,除了展示科学道路上他们所要面对的艰难困苦阻碍挫折,更体现了他们的诗性、谐趣和追求。谁都不会否认,科学是一条孤独的险峻的充满荆棘与陷阱的甚至也许永远也达不到目标或许永远也看不到驿站的绝径。当那些拥有超常的智力和勇气的人们,决心放弃常人的生活,一方面怀揣着对科学女神的全部热爱,一方面如同准备出征的战士一样将自己无私的奉献在科学的祭坛上--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就如同电影开始时,索尔堡大学的教室里,派洛特教授对物理系的学生们这样说:

“等到了你们思考的时间,你们也将如其他名人一样孤单一人,象牛顿、伽利略一样。也许你们无此幸运,能攀上巅峰,徒手摘星。只是一旦徒手摘星,你们便能与伟人并肩,你们会学习与大自然独处,与一束光线、一块土地、一滴雨滴独处。。。”

玛丽居里就是那些学生中的一个,大约是最为瘦弱苍白的一个,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取暖,却深深的怀有“徒手摘星与伟人并肩”的梦想。原因很简单,因为除了她深爱的祖国波兰之外,她将全身心地热爱都献给数学和物理,故而她才会远离祖国来到巴黎求学,在食不果腹衣不避寒的条件下,从索尔堡大学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正如同皮埃尔居里的母亲对她评价的那样,这个倔强、顽固、坚决、强悍而且充满智慧的女生,有一种像火焰似的东西。正是这种激情使得她能够无视任何的困难,在她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上帝,只有科学!这几乎是一种宗教式的献身精神,所以,她能够接受一所废弃的旧房子做试验室,他们可以花费数年的时间,从最为粗鄙的体力劳作做起,没有任何别人的帮助,从8吨沥青矿物废渣中提炼出了镭。我想,在当今中国即使最差的大学也不会找得出可以同这个实验室PK简陋程度的,更不要说那些花费巨资硬件设备绝对一流的实验室,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一流的实验室了,结果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对于女性的不平等态度,我们在电影中是很可以看得的,而且在事实上甚至比电影描述的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所有那些体制上的禁忌很多都是由玛丽居里去打破的,我想玛丽从来没有对体制屈服过,但也从来没有对体制畏惧过,她一定不会把体制作为一种理由,尤其是让它成为她探险途中的障碍。而这一点却绝非玛丽居里仅有,这几乎是所有的科学巨匠所共有的品质。科学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呈现这个世界上尚不为人们所知的真相,就如同皮埃尔给女儿讲的故事,她是公主要从巨石中寻得并切释放的珍宝,是打破常识重新构建世界的秩序,她又如何能够屈从于官僚的束缚。我想那些关于体制的遁词,实在只不过是用来掩饰那些并无奉献的本意,却又想贪图科学带来的荣誉,又或者是那些只将科学当作获取生存所需的职业人士争取更高报酬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一类的职业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我并没有太多的异议,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价值取向同真正的科学家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将付出的劳动来换取金钱、职称、地位、荣誉甚至官衔,当然只要合法便无不可。只是他们的追求当然只能是“形而下”的,当然也就无法想象他们可以成为所谓的“大科学家”或者“大师”。

科学则从来就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的全部目的,正如同哲学一样,就是人类的幸福。所以,真正科学家通常就是这样自己身处逆境却无视惟对人类的苦难充满悲悯。玛丽居里因为整日曝露在高强度的辐射下,手部皮肤受到严重灼伤,当时对于放射性的知识极为有限,但医生还是对她作出警告,告知罹患癌症的巨大可能。玛丽居里却由此受到启发,想到用放射性作为癌症的治疗手段,并且这种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因为认识到镭的巨大的医疗价值,玛丽居里将镭的提纯方法无偿提供,没有申请专利,并且把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提纯的镭无偿赠送给研究癌症治疗的实验室,甚至她自己研究所需的镭还要依靠美国人的捐助。只是,玛丽居里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决不只此,作为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在一战中她和女儿参加医疗队,甚至担任护理洗涤等最基础的工作,她从未觉得有何不当,因为那是人类需要同样面对的苦难。

科学的唯美追求之途

影片的结尾处,是巴黎大学科学院举办的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大会上,她说:

“或许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只能掌握瞬息间少许的知识。知识本身虽然不足,但能注入人类对真理的梦想,也正是借着这些黑暗中的小蜡烛,使我们一点点地看到那塑造了宇宙伟大计划的一点微光,那些基于这些理论认为科学拥有最伟大的美的我们,并挟其伟大的精神力量,将及时净化这世界的邪恶,它的无知、贫穷、疾病、战争以及苦难的日子。寻找真理的净光,寻找未知的新空间,即使人类的眼界仍嫌有限,而神圣的科学奇境也不会令人类失望。每个时代都有其梦想,抛弃昨日的梦想,你们将手持知识的火炬创建未来的殿堂。”

这实在正是她一生的最好写照。

这部电影的遗憾之处,是它只描述了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共同生活的部分,那段时光对于玛丽来说是幸福温暖而且相对平坦的,这之后她实在是面对了更多的艰难困苦甚至是惨烈卓绝的斗争。另一个我不是很能容忍的细节时,玛丽居里手部的特写镜头中看出,女演员的指甲上涂了指甲油,也许别人会,但玛丽居里一定不会。但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好电影,它让我享受了一个纯净美好的晚上。

 

今天是玛丽居里的诞辰,谨以这些文字作为我的纪念,也纪念我曾经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