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顾明远谈教育”有感
(2015-11-18 16:54:44)分类: 感想 |
原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发展;爱孩子是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做长远地考虑;“如果童年没有幸福,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幸福。”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自己喜欢并愿意主动去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要形成心理压力,有空余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习他喜爱的课程和课外活动。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的一句表扬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迸发潜在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会将此铭记一生。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他们在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诚信都能得到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
要懂得教育规律,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人来办教育,也要认识到教育不可能面对所有问题。
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都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渐地改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告诫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无法实现。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方式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即接受学生的现实差别、尊重他们的需要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人格发展即研究他们的成长规律。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道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指出教书育人的方法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针对学生的问题精准细节的修正。提醒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比教训和指责效果更好。赏识学生他们会将此铭记一生,事半功倍。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印证了学习即成长的思想。鞭策教师“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顾教授的四句箴言,悟出教育的真谛,为我们践行新课改提供很好借鉴。